能力不會無中生有,養出孩子的硬實力,從日常生活開始

能力不會無中生有,養出孩子的硬實力,從日常生活開始

捨不得孩子吃苦,只會讓孩子將來更苦;生命本不可預測性,隨時要面對高山與低谷,讓孩子相信自己熬得過挫折痛苦,才能藉由困境淬鍊出解決問題的硬實力。


整理編輯 / 吳立民

現在孩子與3C商品的相處方式,已經沈溺到近乎被綁架。該如何幫助孩子搶回生活主導權,讓他們能憑著自己主動創造快樂、滿足與幸福感呢?專業心理醫師蘇珊.史帝佛曼(Susan Stiffelman)在《教養不是作戰》書中闡述,父母要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花時間陪伴孩子,形塑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並引導他們享受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

找回單純的喜樂與平靜模式 從愛的連結開始

世界快速運轉,彷彿人人都在與時間競逐,若片刻喘息之際,習慣憑藉3C商品的聲光刺激、麻痺自我,習慣漫無目的地接受短影片與速食資訊的餵養,不僅會扼殺想像力與創作力,更會剝奪人們找回平靜的能力,陷入循環焦慮;家長若希望孩子放下3C手機,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帶著孩子重新學習找回「平靜模式」的能力。

太習慣忙碌於日常的疲乏慣性之中了嗎?不妨放慢步伐吧!拋開腦人的快節奏,撥出空暇全家人出去散步,透過聊天、分享內心感受,享受親子間的精心時刻;或者,利用假期共同完成有趣的遊戲或任務,像是拼圖、桌遊等,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中玩耍,透過情感與愛的連結,堆疊幸福感,是找回喜樂與平靜最好的方式。

重拾「平靜模式」,才能體會光陰流動的喜悅,享受生命的每一天。避免過多的活動與慌亂的生活步伐,塞滿生活,讓孩子光是憑藉自己的創作、發想,就能開心度日,才能成為自己生命與生活的主人。

培養孩子應變力 熬得過痛苦,才淬鍊的出智慧

高學歷無法保證幸福的生活,學歷或許重要,卻不能代表一切,對孩子而言,學習的過程、面對的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培養孩子「應變的能力」,當面對課業的挫敗、人際交友的挫折…該怎麼辦?若捨不得孩子吃苦,只會讓孩子將來更苦;生命本不可預測性,隨時要面對高山與低谷,駐足絕望深淵前,要讓孩子相信自己能熬過悲傷痛苦,不輕言放棄,藉由困境淬鍊面對問題的毅力與智慧。

養出高情商的情緒切換力 父母是最好的導師

《教養不是作戰》書中指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導師,在孩子人格與思緒尚未完熟的階段,當孩子有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鼓勵孩子適時適切地表達情緒,並接納孩子在你面前最真實的呈現,學習用傾聽與對話,溫柔的接住他,讓孩子感受被同理與接納的情緒轉換的力量,孩子才能學習用正向的方式切換情緒,並生出同理他人的能力。

此外,多多觀察孩子的強項,讓孩子有機會善用自身專長助人,從中建立自信心。若時間許可,也要安排孩子參與家務,由單純打掃到獨立規劃家務流程,擴張任務複雜度,強化孩子的思考邏輯與未來自主生活的能力。

教導孩子解決問題 「正向態度」最重要

蘇珊.史帝佛曼認為,家長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問題:「不焦慮擔憂、不被負面經驗綑綁,不自我設限。」當困境當前時,不妨與孩子共同權衡形勢,帶領孩子從宏觀的視角切入,避免衝動魯莽,突破難題後,更要陪伴孩子擘劃願景與未來,激發更大熱情。孩子的興趣可能隨年紀而變,但勇於探索的經驗卻是彌足珍貴。

沒有完美的父母 但只要願意,就能讓孩子看見典範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隨時隨地吸收觀察著父母的生活處事與價值觀,父母言行是否一致?是否常常心存感恩?面對糾紛如何溝通協調?有同理心或誠信嗎?…,這就是以身作則,沒有天生完美的完美,但只要有一顆願做的心,就能讓孩子看見典範,成就彼此的親密,也成就孩子面對未來的強大底氣。

本文由 古典音樂台《愛的記事本》節目授權重新編輯整理 ~ 收聽本集內容

 

推薦閱讀:

別急著吃棉花糖,自制力讓孩子更有自信、主動,堅持不放棄

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你給對了嗎?

教養不累教戰手冊!自律第一步,帶領孩子規劃行程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