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不累教戰手冊!自律第一步,帶領孩子規劃行程

教養不累教戰手冊!自律第一步,帶領孩子規劃行程

疫情關係,親子間因緊密相處造成衝突張力,迫使許多家長驚覺,如何幫助孩子規劃行程、自律作息,讓彼此有個舒服的喘息空間,是急需學習的教養課題。


編輯整理 / 楊焦婷

疫情關係,突如其來的停班停課,打亂許多家庭的生活節奏,家長分流居家辦公、孩子在家上課學習,彼此因緊密相處造成衝突張力,讓許多家長赫然發現,如何調配孩子作息與規劃行程,讓親子之間有個舒服的喘息空間,是急需學習的教養課題。

擁有豐富經驗的職能治瞭師雅玲老師,針對如何帶領孩子規劃時間與行程,養成作息自律好習慣,給家長以下四點建議:

一、先觀察 再思考如何執行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雅玲老師以之前孩子在家上線學習為例,家長可以先觀察孩子在家自學時,學校線上課程的作息以及父母親自己的生活作息。先觀察問題並試著了解自己及孩子的景況,再思考如何配搭執行,這樣做事情才會穩紮穩打。

二、雙方均擬「行程表」 引導孩子自主安排「該做」的事

不只孩子寫行程表,家長自己也要寫,親自寫下自己當天的需要、要做的事情及工作,例如:家長除了工作之餘,也需要做家事,這些都要安排並寫入行程表中,另外,想做的事情也要寫下來,例如孩子想做的事情或喜歡做的事情,大家一起討論訂定出時間的規劃,可以分出「共同時間」及「個別時間」;共同時間是指吃飯、家長陪孩子等共同作息時間;而私人時間則是指孩子自己做功課、自己玩耍等不需要家長陪伴的時間,家長工作時間也屬於家長私人時間。

另外,安排行程上有些訣竅與建議,像是:把「應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分別列出,雅玲老師特別叮嚀比較嚴謹的父母,在安排行程規畫表時,要排得彈性一點,盡可能不要太軍事化、太一板一眼,否則可能會變成太過硬性規劃,大家都不好受。

但若孩子都填「自己想做的事」,那「應該做的事」怎麼辦呢?雅玲老師建議家長,可以反問孩子:「那需要做的事情,你想排在哪裡呢?」孩子自己其實是知道哪些是該做、而沒有安排的事情,用引導方式讓他們自己安排進去是最好的操練。讓他們參與,滾動式調整、安排行程表,在操作執行上,會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盡可能不要讓安排行程規劃這件事情,成為你跟孩子的對立跟衝突來源喔!

三、安排一段「彈性時間」

雅玲老師建議在排時間表時,要安排一段「彈性時間」。因為每一天都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有時會有突發狀況,令人反應不過來。所以安排行程表時,有一段彈性時間,是可以變動的,當發生狀況時,可以讓孩子學會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彈性時間可以安排在每一天的不同時段,不一定要硬性安排在特定時段。

四、執行後檢討 並依需要滾動調整

每次執行完行程表,父母可以主動跟孩子討論行程表,回頭檢視行程規畫中有哪些地方執行得很好得?記得要讚美孩子!哪一些地方需要調整?檢視行程表中,是不是有一些太過理想化的安排?如果因為行程訂得太滿,孩子因為做不到,產生氣餒而有抗拒和情緒產生,就需要思考調整行程表。

行程表要提早確認 不心急,養成習慣要時間

除此之外,雅玲老師也再次提醒:隔天的行程,最好前一天晚上就規劃確認好!執行「行程表」其實是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一些時間熟悉與演練,若孩子還沒有建立這習慣,一開始會不知道怎麼做。這個規劃、執行和建立習慣可能需要二到三個月才比較上手。

雅玲老師也安慰家長,若發現所規劃的行程表,每天都在變動,也不要太擔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需要時間來適應,一同適應和面對改變,共同找出解決之道,才是親子之間最重要的關係與相處之道喔!

讓我們用孩子可以跟上與學習的步調,陪伴他們一起來安排行程表吧!在這當中,讓孩子學習分辨事情的優先順序與輕重緩急,堅持到底,長期下來,除了讓孩子可以自然而然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更能有效率完成許多事,培養孩子的主動與參與,又能培養彼此的默契和親密的感情,真是一舉數得呢!

本文由 古典音樂台《愛的記事本》節目授權重新編輯整理 ~ 收聽本集內容

推薦閱讀:

別急著吃棉花糖,自制力讓孩子更有自信、主動,堅持不放棄

教導孩子學自律,開心學習放心玩

孩子專屬的「有求必應日」!愉悅的親子關係,從少說一句「No」開始

宅在家一起學!親子都需要的「情緒管理課」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