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免不了需要溝通,然而,不同的表達方式,卻會帶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你知道對方的難處或需要嗎?同理心,永遠都是溝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果子傳媒 撰文/林佳潔
上帝創造人,並非要一個獨行俠,你我都需要他人。然而,若想活出群體的美好,你如何與他人溝通、互動呢?
前幾天,在熙來人往的高鐵站,一對父子的相處狀況讓我印象深刻,打破傳統的親子溝通模式,這位父親的教育讓我滿心讚賞與敬佩…
一開始,年幼的孩子大吵大鬧不願意戴上口罩,情緒似乎達到了沸點,隨時都會潰堤。不過,這位父親沒有大聲責備,而是從容地將孩子帶離人群,讓孩子的情緒先冷靜下來,沒有謾罵、沒有利誘,父親默默地陪在旁邊,直到孩子的心情平復。
這時候,父親蹲了下來,用跟孩子相同的高度開始談話,他望著孩子的眼睛,溫柔地說:「我知道你不喜歡戴口罩,因為很悶熱又不舒服,但是…」似乎被父親說中心中的感受,孩子停止了啜泣,靜靜地聽父親解釋必須戴口罩的原因。
溝通的過程中,我感受到這位父親溫柔且堅定的愛,先將孩子帶離人群,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蹲下來跟孩子用相同的高度對談,則是同理心的表現。
類似的劇碼時常上演,然而,不同的表達方式,卻會帶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談話結束後,孩子戴上了口罩,父親依舊蹲著,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小孩的表現向來直接、坦率,溝通之前,不妨先學著同理,用愛、耐心、溫柔與堅定的態度找到雙方的平衡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