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小撇步!專家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食安小撇步!專家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聽到食安議題就害怕嗎?!我們該如何避免恐慌,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呢?


果子傳媒   記者張雅涵 / 採訪報導

近來隨著食安問題經常被揭露,好像不管吃什麼都存在風險,消費者長時間被動接受資訊,不知不覺一聽到食安新聞,「恐慌」就成了直覺式的第一反應!針對食安疑慮,我們該如何採取行動,為自己建構一套食安常識與食安新思維呢?

「食在安心」第一步 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食安知識

擁有食品廠及藥廠相關背景的鄭緒寰藥師提到,當民眾看到一些食安新聞時,首先對食品安全知識必須要有基本的認識,才知道如何避免風險。過去我們總是習慣看他人整理過後的知識訊息,讀過之後不一定能記住或有效運用。換個方式,透過生活中切身關心的食安議題,多搜索多學習,慢慢累積起來,建構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食安知識!鄭藥師說,無論是外食族或自己煮,都需要具備食品安全知識,幫助我們在生活上做一些選擇,並且降低食安風險。

食安風險三自問 了解才不會過度恐慌

鄭藥師建議我們可以先自問幾個問題,幫助釐清自身處境中的食安風險。
1、我的消費區塊在哪邊?
2、某食安問題發生在我的消費區塊的可能性有多大?
3、生活中有多少占比是跟食安風險有關聯?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行動,就不會過度恐慌,鄭藥師強調,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吃原型食物,多少都會吃到加工食品。食品包裝上標註的原料組成、營養成分及保存期限,必須要看的懂。另外,衛福部網站有建置食品安全相關查詢平台,可以幫助民眾辨識食品添加物是否合格,也能從中知道各項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資訊掌握的越多,就越有機會做好風控,分散風險!

外食族 餐廳菜色不固定 分散風險

鄭藥師分享,飲食偏好難免會產生攝取量的差異,隨著健康飲食的知識和觀念越來越豐富,促使人們適時調整飲食習慣。例如:自己在家烹煮食物時,可以自己掌握食品安全的相關細節,達到風險的控制。外食的時候不要固定一直吃同一項食物或食品,讓外食有更多的選擇,也可以分散食安風險。鄭藥師也舉幾個關於攝取量的例子:含糖手搖飲攝取過量,可能會影響健康。另外,低鈉鹽雖比一般食用鹽少了30~50%的鈉含量,如果攝取總量過多,還是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食安意識抬頭 不只要美味更要健康

鄭藥師提到,現今有些超商或速食業者開始大量推出標榜低脂高纖的健康餐盒,人們的飲食型態似乎又轉向一個新的風潮,好吃的食物不一定銷量最好,現在要健康又好吃,才能讓消費者願意打開荷包。因此,消費者的選擇也充分影響市場上的飲食環境。消費者對於食安的意識要抬頭,才能做到全民把關。此外,我們也可以教導孩子認識食品知識,從小扎根重視食安的觀念。

最後,鄭藥師進一步分享,食品與生活密不可分,我們可以多從生活中常接觸的食品去深入了解,建構一個新的食安思維。期盼每位消費者往後不管在怎樣的食安處境底下,都能處變不驚,保持應變的能力,從日常生活中檢討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食品安全從每個人做起!自己懂了,就能分享出去,進而影響身邊的人。

參考網站「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查詢系統: https://tsfa.fda.gov.tw/

 

推薦閱讀:

缺乏安全感 ?!跟著這樣做,別讓害怕擔憂鎖住你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你要先承認問題的存在

焦慮衍生恐懼!別再自己嚇自己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