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祖父母也是父母?! 談隔代教養

是祖父母也是父母?! 談隔代教養

許多祖父母對小孩的疼愛並不亞於父母,然而父母的角色沒人可以取代,比起更多物質的供應,孩子更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愛。


果子傳媒   記者鄧莉玲/謝佩君 採訪報導

你曾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過嗎?是開心甜蜜還是五味雜陳?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4年統計,全台的祖孫家庭戶數為9萬1508戶,比2000年增長21.6%,顯示台灣隔代教養情形快速成長,多是因為經濟、工作或環境而被迫作出的無奈選擇。

然而,當本該含飴弄孫的年邁長輩,必須承接對孫子的教養責任時,究竟該如何拿捏職分?哪一種成長環境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沐風關懷協會督導蘇如玉說,許多祖父母對孩子的疼愛並不亞於父母,但父母的角色卻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如果真的有難處,也要顧慮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可以理解。

父母未說明無法同住原因 讓孩子感覺被遺棄

從小被祖父母帶大的姚先生分享,當初爸媽只說讓他去祖父母家住一兩天,後來卻沒有再接他回家,沒有人跟他說明原因,感覺被遺棄了。他說:「孩子其實可以理解父母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一起生活,但如果沒有好好溝通就把孩子放到祖父母家,會讓孩子心裡很不舒服。」姚先生回憶,當時媽媽曾偷偷回來看他,他就哭著追媽媽,回想起塵封多年的往事,心還是酸的。「即使現在母子關係不錯,但幼時被遺棄的感覺卻忘不掉,有段時間我真的很難親近人,也不喜歡與人深交,建立關係。」他說,如果父母平日真的抽不出時間,也要盡量成為假日父母,因為父母的陪伴是長輩無法取代的。

對隔代教養有多年經驗的社工師楊怡亭表示,隔代教養的關鍵在於關係建立,孩子能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情緒會相對穩定。隔代教養的孩子不見得有行為偏差,但確實可能會有埋怨或其他負面情緒,也容易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而有挫折感,這些都是需要溝通的。

世代間難免隔閡 觀念落差源自環境

「祖父母也愛孩子,但礙於年紀的關係,在體力精神上比較吃力,一些教養上的新觀念,也不見得能理解。」社工師楊怡亭說,祖父母在教養上還是有世代的差距,很多時候並非他們不愛孩子,而是傳統與現今的教養觀念有所落差。

沐風關懷協會督導蘇如玉也分享:「有時候祖父母會有補償心態,覺得父母不在孩子身邊,自己要給出更多愛,在愛跟溺愛之間就很難拿捏,以物質來滿足孩子的需要,但其實物質仍無法補足心裡的缺口。她進一步解釋,父母跟孩子都可能有世代間的隔閡,更何況祖父母與孩子,「有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或是長輩有問題,而是整個環境造成彼此觀念的懸殊。」

孩子對父母的愛 無人可以取代

今年七歲的小裕因父母離異,目前由奶奶扶養。奶奶說:「我們很親,累的時候他會幫我搥背、學校父親節母親節也都會畫畫給我,但是我有時候還是不知道他真正要的是甚麼,難免會有磨合和溝通不良的情形。」奶奶表示,自己和小裕雖然天天相處關係親密,每當小裕爸爸偶爾回家時,可以感覺到小裕無法言喻的快樂,祖父母是永遠無法取代父母對孩子的愛。

「隔代教養的孩子接收到的愛,不見得比較少,但來自父母的愛,對孩子而言卻是任何愛都不能取代的!」蘇如玉說,家庭是人類幸福的源頭,尤其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許多家庭迫於無奈只能由長輩看顧,若有選擇的可能,寧可辛苦一點把孩子帶身邊,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比起更多物質上的供應,更讓孩子覺得幸福。

 

推薦閱讀:

兒時依附關係影響一生?贏在愛的起跑點,這四招必學

品格教育翻轉生命:給孩子一個夢,比教訓更有力量親

教導孩子學自律,開心學習放心玩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