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被定義為「除草機父母」,渴望幫孩子除去一切阻礙,使未來一路平坦。然而,人只有在解題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智慧,才能進步,要是都把草都除了,就會失去很多寶貴的解題經驗!
果子傳媒 記者吳佳樺、張雅涵/採訪報導
你是什麼樣的爸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嗎?害怕過去的傷害,重複在自己小孩身上嗎?近期剛出版最新著作《別當除草機父母》一書,臺灣認證諮商心理師、國際認證合情合理行為治療諮商心理治療師暨訓練督導師武自珍教授,日前在台中旌旗教會好聖誕親子講座中分享「別當除草機父母」,透過REBT理情行為治療ABCDE步驟,分享自身的教養經驗,幫助父母學習有效率的親子溝通方式,改善親子關係,走出教養焦慮,培養孩子在未來世界能夠快樂生活!
最用心的父母 卻也最高焦慮
武自珍觀察,這一代的父母高學歷,把孩子的需要當作第一優先;這一代的父母,同時也是最用心學習的父母,因為曉得教育的影響力,所以更希望孩子可以擁有最好的。過去自己沒有擁有的資源,希望可以投資在自己的孩子上,把最好的給孩子,深怕孩子不夠。然而,在事事要求的情況下,希望小孩也給予很高的回報。
當父母對孩子期待落空之時,父母就會有滿滿的失落感,心中不禁感嘆:「我如此這般為孩子付出、奉獻,為的是什麼呢?」 接著下一幕出現的,可能就是「失控的父母」,被暴怒情緒淹沒之下,說出了傷害孩子的話語,事後更是悔不當初,內心產生滿滿的挫折感。
因為愛 難免有期待、有情緒 不要自我懷疑
武自珍鼓勵每位父母說道:「不要太過在意這些感受了,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懷疑自己對孩子的愛,要接受自己是一個有愛、有期待的父母!」 父母因為愛孩子,難免都會有情緒。因此,我們可以藉著學習理性情緒行為心理治療法的建議,透過ABCDE步驟,轉個念頭幫助父母調整教養上所產生的情緒。
武自珍舉例說明
A:發生什麼事了? 做功課拖拖拉拉
B:馬上出現在腦中的想法。
解釋:他不在乎功課,他跟我對抗。
推論:他不聽話就是不在乎我的用心,推論他不能成功。
C:因為A+B引起的情緒。 生氣,洩氣,擔心。
D:用人性及事實觀點再想想。他不馬上做功課是真的不在乎功課?還是每個人都有逃避無趣工作的人性?他不聽話真的是要讓我生氣?還是他也很挫折,需要幫助與鼓勵。
E:比較接近事實,人性考量的想法。我多麼希望我的孩子主動積極做功課,但是他現在推拖拉,可能是一般人對無趣又有挫折的事情,不喜歡面對的人性反應。
別當除草機父母 孩子在逆境中才有成長的機會
武自珍說,現在的父母被定義為「除草機父母」,渴望幫孩子除去一切阻礙,使未來一路平坦。可是往往在解題的過程中,人類才會產生智慧,才會進步,要是都把草除掉了,那就失去很多寶貴的解題經驗! 當小孩長大後面對挫折時,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具意義的幫助,讓孩子在逆境中發現成長的機會!
武自珍進一步提到,現在世界變化太快速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法想像到的。我們無法用20年前的經驗去教導孩子學習什麼?等孩子長大又過了20年,這中間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們怎麼知道未來孩子需要學會什麼? 例如:現在有很多職業正在消失中,都是我們料想不到的。過去我們認為要積極培養孩子的技能,在未來可能都用不到了。反過來,父母要多培養孩子擁有團隊協調、同理心的能力、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還有高度的挫折忍受能力,進一步幫助孩子培養勇敢與毅力,學習經營人際關係,並且懂得安排生活,找出生命中的樂趣,才能活得快樂又健康!
父母無法預估孩子未來 要相信孩子、發現孩子的可能
武自珍指出,現今家庭關係中缺少溫度,幫助孩子擁抱真實的情感,代替講道理,允許並教導孩子合適的表達負面情緒,學習抱持彈性,而不是任性。愛是不能被抹煞的,只有相信孩子,發現孩子的可能,才有機會彼此幫助,經營友善的親子關係。她表示,父母不能預估孩子的未來,但可以選擇孩子如何面對未來,培養孩子在未來有幸福生活下去的條件,是每位父母可以選擇的目標!
現場一位30歲的林媽媽說:「自己以前教育孩子,常會忽略他的心理狀況和立場,都是以我們大人自己的立場下去教育他,今天聽了演講就有反向思考,是不是真的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了?」她覺得以前教育方式就是比較威嚴的,現在應該學著用孩子朋友的立場去跟孩子相處,溝通會比較好。另外一位粘媽媽說:「我學到要先用愛去溫暖孩子、先愛孩子、同理他,然後幫助他找到方法處理問題,避免孩子一直待在挫折裏,用愛去幫助他!」
最後,還有位林媽媽這樣感性的分享:「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學習把孩子當成孩子看,這我有時候會忘記,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凡事都要在正軌上,但我的小孩又是常常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我會被弄得很暴躁很生氣。聽了武老師的分享,很被提醒,真的要回到現實面,回到孩子的年齡,看到孩子身上的特質,欣賞孩子美好且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