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糟不是你很糟!快樂守則:你不等於你的情緒

心情糟不是你很糟!快樂守則:你不等於你的情緒

快樂和憂鬱者最大差別在於,如何看待痛苦的情緒。憂鬱的人會習得無助,難以逃離深淵,而容易快樂的人也會經歷痛苦,但他們知道:「無論何種情緒,都將會過去。」


撰文 / 塔爾.班夏哈

學習觀察我們正在經歷的痛苦情緒,是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也是療癒情緒的關鍵。

透過觀察,我們學會把自己與所感受的一切區分開來,而且我們會從相信「我等於某種情緒,轉變為我產生某種情緒。」當我們觀察情緒能夠像觀察一般的物體那樣,我們就會意識到,正如我們不是火焰、呼吸或石頭一樣,我們也不是情緒本身。

把情緒和自己切割開 才容易釋放它

這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或僅僅是語義上的問題。在談論情緒時,我們很容易把我們是誰,與我們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例如我是悲傷的人,或我是嫉妒的人,這樣一來會使簡單釋放情緒變得更具挑戰性。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從「我是悲傷的人」轉變成「我感受到悲傷」;從「我是嫉妒的人」轉變成「我感受到妒意」這樣我們會比較容易釋放情緒,因為我們沒有和情緒融為一體。我們不是天生具有這種情緒的人,因此放下情緒並不意味著拋棄我們是誰。

情緒只是一種「感覺」 它並不等於我們

文字創造世界:我們的語言會影響我們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方式。改變我們的語言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清楚地說明我不等於我的情緒,而是我有一種情緒。好比在你頭痛的時候,你不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頭痛吧?

我們會感受到悲傷、嫉妒或任何其他情緒,這都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當觀察我們感受到的情緒時,我們究竟要把焦點放在什麼上?情緒與思想(認知成分)還有感覺(身體成分)是相互關聯的。例如,焦慮會產生身體上的感受,像是感覺你的喉嚨緊緊的、腸胃打結,或者覺得肩膀或下背部緊繃。認知上的想法以及身體上的感覺總合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情緒。

延伸閱讀:
人生不快樂的唯一解方,學會感恩
快樂跟你以為的不一樣!一個簡單行動,幸福不請自來

用好奇心觀察「情緒」 就能與它保持距離

牛津大學心理學家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在他合著的《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一書中寫到有關觀察與心理疾病相關的身體感覺,是這樣說的:「從試圖忽略或消除身體上的不適,轉換為帶著友好的好奇心去關注,我們將可以轉變我們的經驗。」

帶著友好的好奇心去關注,意思是不去對抗或是遠離你的感覺,而是站在它之外去觀察它。觀察什麼呢?去觀察情緒在身體上的表現:喉嚨的緊縮感或是打結的腸胃…;就像你看著一件藝術品、一隻正在玩耍的狗,或者是一條奔騰的河流那樣,對自己說:「哇哦,看哪,多麼有趣!」諸如此類的話。

這不代表所經歷到的情緒不痛苦,而是你在傷痛中,以開放的思想和心靈來觀察它。然後你意識到自己是觀察者,而感覺是被你觀察的對象。換句話說,你不是感覺本身─透過觀察它,你就可以和它保持距離,並且和它區分開來。

情緒是無常的 它會來也會走,不會一直在

觀察你的情緒除了可以幫助你體認到,你不是你的情緒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好處。透過關注你的情緒,你會認識到情緒的真實本質是無常、暫時的,既不是永恆的,也不會永遠存在:這種感覺、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每一種情緒都有開始和結束,潮起和潮落,高漲和下降。透過觀察它們的自然過程,我們將可以體認到想法和感覺並不是固定的結構,它們並不是永遠不會消失,永遠不會改變,而是出現一陣子而已。它們會來,它們也會走。

快樂的人和憂鬱的人之間的差別,通常歸結於他們如何看待痛苦的情緒。憂鬱的人會體驗到習得的無助:「無論我做什麼,這種感覺都會一直存在。」而比較快樂的人也會經歷痛苦的情緒,但主要差別在於他們知道:「無論何種情緒,都將會過去。」

本文由天下雜誌出版社授權編輯 摘錄自《更快樂的選擇: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5個面向鍛造反脆弱韌性,建立心理復原力!》

 

推薦閱讀:

快樂,原來可以學:哈佛大學20個快樂練習術

還在怨恨嗎? 請別再囚禁自己,讓過去成為過去

常因小事而情緒低落? 釋放自己的四大關鍵心態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