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想改變,但控制不了啊!」理智線斷掉時,情緒總跑在理智之前,發完脾氣又懊惱不已,想要終結這惡性循環,你得先認識「杏仁核劫持」。
果子傳媒 撰文 / 林家鈴
你曾經情緒失控過嗎?是否曾罵完人又後悔不已的經驗呢?我們都不願理智線斷裂,但又常常被情緒劫持,想要奪回情緒的主控權,你得先認識大腦的情緒主宰—杏仁核。
杏仁核是大腦負責「情緒」的中樞,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曾提出「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的概念。當現實生活遭遇到足以引發強烈負面情緒的狀況時,負責理智判斷和控制衝動的大腦前額葉還來不及發揮作用,掌管情緒記憶的杏仁核就搶先發號施令,快速喚起過去的負面情緒記憶,並依照慣性模式,做出直覺反應。
這項保護機制使我們在情緒按鈕被觸發的狀態下,根本來不及做出其他選擇,只能感受到杏仁核閃爍的紅色警示燈,不停地發出「危險、保護、攻擊」的指令,場面隨之失控。
你的大腦也被「杏仁核劫持」了嗎?儘管不希望如此,卻無力控管…
假裝沒事 才真的有事
小陳是行銷專案人員,身為面對客戶的前線戰將,負責任的他總是一再確認每個細節,希望做到最好。然而,前天的會議上,客戶一句嫌惡的話語:「你怎麼一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小陳的心中不禁湧上滿腹委屈。
儘管怒火中燒,卻不敢得罪客戶,小陳選擇忍耐,沒有反駁,主管安慰地說:「好啦,過了就算了。」。然而,假裝沒事,才真的有事,小陳腦中的杏仁核已將這惱人的情緒都儲存下來,埋在心裡成為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爆發…
昨天下班前,妻子要他回程順便買瓶醬油,心情不佳的小陳卻忘記了,當妻子看到兩手空空的小陳,隨口說了:「怎麼沒買醬油回來?」,一瞬間,小陳心中那股「我沒做好事情」的自責、羞辱感全部湧上來,無法控制的大聲指責妻子,抱怨她不體諒自己在外的辛苦,如果不是為了給全家過好日子,何必忍耐客戶的羞辱…
雖然事後懊悔萬分,小陳總是信誓旦旦地說會改變,不過,暴衝的狀況依舊時有所聞。
打破慣性錯誤模式 從自我覺察開始
是否曾經聽過:「我也很想改變,但控制不了啊!」、「我也不想!我試過要控制情緒,但就是忍不住啊!」
大腦被杏仁核劫持而失控的時候,往往認為自己並非故意,只是因為無法控制才會暴衝。丹尼爾.戈爾曼說,「杏仁核劫持」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而無法自拔,反覆出現的負面經驗會成為常態。因此,需要不斷練習自我察覺,直到慣性反應被徹底中斷,並產生新的思考或行為模式為止。
根據《康健雜誌》的報導,當感到自己情緒快要失控時,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透過反覆的自我覺察,一步一步找回情緒的主控權。
1.暫時離開現場。
2.重覆幾次深呼吸。
3.回想一些美好的經驗,或者會感到快樂的事。
4.當情緒緩和之後,分析自己的情緒屬於生氣、害怕還是其他。
5.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化,並想想有什麼其他的處理方式。
不完美的進步 就是成長的開端
想控制卻總是失控,想改變卻常常重蹈覆轍嗎?其實,不完美的進步,也是成長。
雖然我們希望只和快樂、平安.勇敢等正向的情緒為友,期待最好永遠不用經歷難過、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然而,這些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緒往往是一種警鈴,提醒我們自我觀察,想想是否需要休息或尋求幫助,亦或做更多的準備。
《與情緒和解》一書的作者麗莎.特克斯特(Lysa Terkeurst),她曾有過多年面對抓狂情緒的經驗,雖然想改變,但愈努力就愈挫折,直到她開始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麗莎說:「我們誤以為如果沒有立即的進步,真正的改變就不會到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一種美好的現實,叫做不完美的進步。」
與其焦慮地否定自己,不如輕聲對自己說:「比昨天更進步就夠了」。只要踏出不被困於原地的步伐,改變總會到來,最後,其他人也會看見並且注意到我們的改變。
情緒讓人體驗人生,有喜、有悲也有怒,生活因此更加豐富有趣。今天起,試著溫柔對待自己,理解情緒存在的價值是一種幸福,是一道提醒,而不是阻礙人生道路的絆腳石。
學習與情緒和解,就像孩子學走路,搖晃中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改變不在一夜之間,堅持下去就好,陪伴自己好好過生活,終能擁有真正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