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貴在引導與溝通,幫助手足看到彼此的情緒和需要,而不是單方的要求或責罵;家人要分擔與承擔,才不會單方承受過度壓力,另一方又變依賴了。
果子傳媒 撰文 / 王麗真
嚎啕大哭響徹雲霄,弟弟又哭又鬧吵著要哥哥手上的玩具,哥哥不肯讓,爭吵的聲音讓一旁的爸爸煩躁地說:「哥哥要讓弟弟,不要再吵了。」隨即從哥哥手上把玩具遞給弟弟,哥哥尖叫大喊:「我先拿到的玩具,是我的!」
你曾見過這樣的場景嗎?古有名言:「長女如母,長兄如父」,似乎,老大的年紀較長,理當更懂事,更有度量,也常常被父母或長輩冠予一些較不合理的期待。
然而,仔細想想,老大為何得成為退讓或扛責任的人?教養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呢?
老大常常承載較多家族的責任與期待,外界容易貼上一個「成為弟妹好榜樣」的標籤。不過,回到事件本身,玩具不屬於兄弟任何一人,當哥哥正在玩的時候,弟弟卻以哭鬧耍賴為手段,強迫哥哥讓出玩具,這時候,爸爸片面的要求哥哥退讓,可能也剝奪弟弟學習等待和尊重的機會。
教養貴在引導與溝通,幫助手足看到彼此的情緒和需要,而不是單方的要求或責罵。
哥哥固然可以禮讓,但弟弟也要懂得感恩,明白東西原本不屬於他,乃是哥哥基於愛而禮讓,這不僅是兄弟的功課,也是父母應該具備的眼光。
手足之間,各有不同的責任與義務,家庭要和樂甜蜜,一家都要共同學習,一起分擔與承擔,才不會單方承受過度壓力,另一方又變依賴了。
推薦閱讀:
♦智慧父母都該知道的事-「留給孩子比財富更美好的資產:打造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