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喜好、性格大不同,如何規劃旅遊行程、滿足需要?掌握以下訣竅讓全家出遊不吵架,愈玩愈親密幸福。
果子傳媒 記者陳又瑄 / 整理報導
全家一起旅遊理應是最幸福的事,但每位家人的個性和喜好各不相同,出遊時容易發生意見相佐、誤解或不滿,一不小心就演變為「高高興興出門,吵吵鬧鬧回家。」究竟行程要怎樣安排,才能滿足每位家人的需求,一起開心出遊呢?
阿誠今年領了豐厚的年終獎金,興奮地想帶爸媽、妻兒一起出遊。阿誠的爸爸平日喜好鑽研歷史,期望到各地歷史博物館走走看看。而媽媽的個性就是隨遇而安,家人想去哪就去哪,她都沒意見,就是膝蓋不好,無法走太多的路。孩子們正處活潑好動的階段,一刻也閒不下來,妻子得忙著照顧他們。全家人的興趣、個性及狀況都不一樣,讓阿誠十分頭疼,到底該怎樣安排家庭旅遊,才能全家人皆大歡喜?
說出各自的需求與喜好 行前討論不可少
每位家庭成員可能對家庭旅遊的目的地、活動和景點有不同的期望和想法。有人喜歡去戶外踏青、健行;有人喜歡在室內逛百貨公司、美術館…等,這可能導致行程安排上的困難。家庭旅遊的主辦人可以先以自己對家人們的了解,初步規劃行程,在行前召集大家共同討論,融合家人們的想法與意見,從中找出平衡點,盡量讓每個人都能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排入行程中。而旅遊主辦人可以輪流負責擔任,才能更深體會各個角色的立場,而有更多的包容與體諒。
行前討論得越詳細,就越能降低對於旅途種種不確定造成的心理壓力和不安。討論會中,家人可以提出個人的狀況或需求,例如:旅行中想要睡到自然醒,還是一早就出門跑景點?每天能走多少路?想吃什麼樣的料理?有哪些想去的地方?這樣一來,就可以剔除不適合的,排進大家喜歡的行程。參與討論的家人都要提出意見,不能說「我隨便,排什麼都好」,結果精心規劃的行程,可能還沒走完一半,就開始覺得無聊,或是抱怨食物吃不慣,因此玩得不盡興。此外,安排住宿時,可將作息相近的家人排在一起;有好的睡眠,才有好的精力享受這美好的旅程。
共遊也能自由活動 不是所有行程都得綁一起
全家一起出遊並非所有行程都要綁在一起,可以保有自由活動的時間。最好是找一個具有多元性的景點,例如:阿誠的爸爸喜歡逛博物館,不想逛或疲累的家人可以在附近的咖啡廳休息,或另行安排適合好動孩子遊玩的臨近景點。行程中安排一段彈性活動的期間,並約定結束後集合的時間和地點,再一起前往下一個行程,這樣一來每個人的需求都能被滿足。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當家人再度相聚時,可以彼此分享不同的旅遊心得。
突發狀況難免 彼此體諒、互助,作個「好旅伴」
不論事前如何縝密計畫,旅途中還是可能會出現預期之外的狀況,例如:想去逛的名產店剛好沒開、迷路延遲時間來不及到下一個景點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並願意在心態上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把自己調整為「好旅伴」去接受行程的調整與變化。有時候突發狀況也許是另一個探險的開始,雖不在計劃之中,但不要澆熄這樣的探索行動,或許你會發掘出驚為天人的當地美食,意外走訪至景色美不勝收的秘境等。
旅行中也可能會出現車子拋錨、家人身體不舒服等狀況,導致無法走完預計的行程,這可能會讓一些家人感到有些失望。但是,家庭旅遊的目的是「全家人在一起」,雖然有些美中不足,但旅行中彼此的「體諒」與「互助」,是家人之間情感的升溫劑,也是家庭旅遊核心的價值與意義!
「主題性」旅遊也很讚! 讓「主角」快樂盡興玩
還在煩惱不知道如何為不同年齡、性格的家人安排旅遊行程嗎?有時候家庭旅行可以具有「主題性」,例如:爸媽的六十大壽、慶祝孩子畢業等。這時所規劃的行程,就可以依「主角」的想法與需求來安排。
假如這次主要是帶「父母」旅行,長輩的行程規劃通常會面臨到「舒適便利」和「在地體驗」間的兩難。例如:要開車,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要選當地美食,還是父母熟悉的家鄉美食?建議可以以父母想走訪的行程為主軸,規劃出兩套方案,再視其當下狀況調整。父母體力尚可,就走精實的行程;體力欠佳或行動不便,就走輕鬆休閒的行程。
若是這次家庭旅行的主角是「孩子」的話,可以不同於以往聽命於大人的安排,讓孩子也可以有機會親身參與家庭旅行的計畫,化被動為主動,不僅能提高孩子旅遊的興致,也能擴大孩子學習的面向。這樣主題式的規劃,讓家人們能參與彼此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也能一起建立難忘又美好的旅行回憶。
旅程 或許美中不足 但家人之間 卻更親密幸福
雖然家人們的個性、喜好都不一樣,但透過家庭旅行一起經驗不一樣的事物,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彷彿回到孩童時光,找回了長大後逐漸淡忘的親密感。旅途中,就算拌嘴、吵架也沒關係,一旦熬過磨合期的不愉快,就能更了解對方、建立良好默契。面對旅行中大小的困難,家人們也培養出了戰友般深刻的患難情誼。
享受旅程中聚在一起的時光,從不同角度來看,家人的不同,也是一種美,讓這點點滴滴的記憶,成為全家人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美好連結。倘若還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就讓我們期待下一次更美好的「一起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