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 教養斷捨離3心法 讓孩子更強大

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 教養斷捨離3心法 讓孩子更強大

許多父母、長輩因為自己童年的缺乏,出於愛與補償的心態,對孩子有求必應,殊不知,過度的保護和寵溺,對孩子也是一種可怕的傷害。


整理編輯 / 蕭乃樺

成長過程常聽到長輩這樣說:「以前沒錢讀書,從小就出來做苦工,現在我有能力提供,你能讀多高就盡量去讀。」 「小時候很窮,沒錢吃飯買玩具~現在能力所及,都會盡量買給孩子。」很多父母因為童年的缺乏或沒有得到滿足,想扭轉回憶,便竭盡所能,把最好的全給下一代。但得小心,不要過猶不及,適得其反,寵出公主、王子病來。

有些父母親為那些隱形無意識教養行為所付的代價,是無法用金錢彌補的。一位老師分享,少子化情況下的許多父母,常把孩子捧上天,稍微被糾正,孩子就以為是被罵而哭鬧;學校的規範紀律,諸如打掃、洗餐具或幫忙收玩具等簡單的要求,不少小孩都無法配合。因為許多孩子在家是不用做家事,也沒有被要求規矩。甚至有些孩子自我中心強烈,一味地要大家配合他,不合意就大哭大鬧,覺得被世界虧待、都是別人的錯等。其實有公主王子病的孩子,許多時候是來自父母過度保護的態度而養成的。

不順心就覺得被虧待! 公主王子病都是寵出來的?

寵愛跟溺愛孩子是不一樣的,溺愛孩子的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養而不教,其實就是在培養沒有社會適應力的孩子。諮商專家錢玉芬老師曾經分享,自我中心強烈的人,容易自以為是,認為「事情不就應該這樣嗎?」「我這樣想法有什麼不對呢?!」導致周圍的人配合得很痛苦。這樣的人只有強烈不可動搖的自我主張,看不到別人的需要,也看不到別人的觀點,更不會思考別人的觀點是否優於自己的觀點。

三代同堂的家庭常有父母、祖父母一起溺愛孩子的狀況,小王子小公主們在他們的王國裡面長大,自然不會覺得要去配合別人,把大家對他的好視為理所當然;長輩的過度保護,不讓他們遭遇任何困難,替他們解決問題,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意見跟自己不一樣,就會覺得被冒犯。步入社會後,一遇到無法處理的難題,立即躲回自己的王國裡埋怨討拍。進入職場或婚姻,因無法感受環境與他人的需要,容易在關係中卡關。

有「個體心理學之父」之稱的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著作中也提到,過度寵壞的孩子,習慣把自己放首位,缺乏對他人關心,也習慣依賴別人完成任務或處理困難,遇到難題就容易放棄,缺乏毅力;同時,因為缺乏正確行為的教養和紀律,孩子容易變得任性與不尊重人,當別人不順己意就覺得被虧待,永遠都是別人的錯,當然也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

放手比愛更難 學會「斷捨離」,孩子更健康

避免溺愛、過度保護孩子,現代父母要學會放手。《斷捨離,父母該知道的放手教養學》一書中,提到父母要學會「斷」、「捨」、「離」三心法:
1、「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2、「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3、「離開」孩子「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斷捨離的關鍵字,就是從自我認識開始,從而「選擇和決斷」。

你的教養 對了嗎? 正向教養3個必備認知

把斷捨離的概念衍生到父母的放手歷程,鼓勵父母從以下三個基本認知開始「轉念」,循序漸進學放手:

一、家庭要以「父母」為中心 而非孩子需求為中心

家庭的生活,從「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轉變為「以父母為中心」。

許多現代父母太過於努力當父母,忘了當夫妻,更完全忘了自己。平衡的婚姻關係,需要互相尊重、有健康的界限、獨立的自我,親子關係也是如此。放手讓孩子自立,也給父母機會重新檢視婚姻與自我,把自己的需求放到孩子前面,其實孩子更能從我們健康自然的相處中,學習正常的關係對待,也才能培育出獨立的自我。如果有一天,當父母的角色消失了,夫妻不知道如何彼此相處,那就是不健康的家庭關係。

二、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堅強 鍛鍊過的孩子更自信

當我們太以孩子為中心,錯估孩子的脆弱程度,過度保護之下會剝奪他們自然的生存本能。

美國布朗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提醒,「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樂於挑戰,他們能面對挫折,更需要在挫折中成長。」

成長路上有些事父母是無法代勞的:我們可以幫孩子找朋友,卻不能替他們交朋友;我們無法直接建立孩子的自尊,因為高自尊來自於孩子不斷從挑戰中鍛鍊自己。

當父母能放手讓孩子冒險、嘗試新事物,孩子會在父母眼中看見「原來我可以」,也更有自信跨步往外走。

孩子終究需要跟我們分開,我們也需要練習站在剛剛好的距離外來看親子關係。大人若受限於對孩子成就的焦慮,會成為不管怎樣都鼓不起勇氣放手的父母,看起來好像是關愛孩子,其實是造成孩子長不大、不快樂的劊子手。

三、 請冷靜思考 是「孩子需要」,還是「我需要」

對較小的孩子來說,對父母的依賴,有時候並非孩子的不能,而是父母的需要。

例如要孩子學鋼琴(或其他才藝),是孩子的要求還是我的遺憾?為什麼成績要「比別人好」,動作要「比別人快」?這樣的比賽與較勁,到底是滿足了孩子,還是滿足父母自己?

教養上的放手對父母絕對是一大挑戰。放手,意味父母得隨著孩子年齡不斷調整親子的互動方式。教養上放手,指的不是孩子十五歲、十八歲那天,忽然什麼都不管了,放手得從小開始。

教養上放手,不是風箏從此斷了線,不是要我們與孩子切斷關係,有一個比喻說得很好,好比火箭升空:當火箭推進到某一節時,引擎就必須脫落,讓火箭往前飛;而當火箭要再次升空時仍會需要引擎,引擎絕對是火箭升空最重要的推力,但也是上升中必須放下的一部份。這種分立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正是斷捨離教養的最高境界。

父母的教養態度 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養態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過度保護與忽略不管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唯有給予正確的價值觀,並在成長過程中用愛澆灌其獨立負責態度與自信心,才能幫助孩子有朝一日、茁壯升空,飛向屬於他們自己的遼闊天空。

 

推薦閱讀:

幫助孩子懂事又自律,父母該做的4件事

孩子自信強大的底氣,不是功課才藝,而是感到被愛

父母勇敢放手,孩子才能「養出能力」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