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17》:在患難中前進,不能不學的三件事

電影《1917》:在患難中前進,不能不學的三件事

看見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人生。


果子傳媒   撰文/沈桓寬

今天,來談談一部最近很火紅的電影:「1917」。

「1917」是一部題材並不討喜的戰爭片,卻在2020年初起席捲各大影展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攝影、視覺效果、音效等大獎,包括奧斯卡金像獎,都瘋狂入圍10個獎項,雖然最終意外無緣最佳影片和導演大獎,仍然為影壇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震撼,正如它的戰爭場面一樣。

它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一鏡到底」拍攝方式,帶來緊張刺激,身歷其境,角色近身的視野和感受;其他還有夜半及清晨夾雜爆炸果效和建物坑道的光影變化,令人稱奇;當然,配合劇情的音樂,不由讓人血脈賁張,情緒滿懷,誠屬佳作。

一顆願意承擔的心 小兵也能立大功

故事情節卻相對地簡單,兩個士兵布雷克和史考菲被賦予任務,為了挽救包含布雷克親哥哥在內的1600名同袍性命,在一天之中要橫越陣地一端,進入前線傳遞訊息。電影敘述的就是這一路前進的故事。

故事中布雷克途中不幸陣亡,史考菲原本氣憤無端捲入這趟死亡之旅,他與受警軍團眾人非親非故,也非榮譽至上者(還曾把徽章拿去換酒喝),卻在同袍去逝後,看見自己身繫1600條生命的重責大任,甘願承接使命,突破層層難關,奮力前進,至終完成任務,成功救下眾人生命,告慰逝去同伴遺志。這是典型小兵立大功,即便是平凡人,只要能發揮自己價值,就可以扮演英雄。

戲如人生,我們多是平凡人,當需要和機會到來時,我們能否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價值,與史考菲一樣,開創屬於自己的格局? 關鍵在於…

一、 看見他人的需要

看見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人生。史考菲在別人的生命和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也看見自己可以發揮的價值。我們或許不必像德雷莎修女等人,拋下自己生活進入另一個世界,卻可以像陳樹菊阿嬤,省下零錢積少成多,一樣在許多人的需要上貢獻自己,成就有價值的人生。重點是,你的看見,是否成為你的目標,價值實現的一部份。

二、 大聲宣告 自己的認定

史考菲途中不斷宣告自己的任務,告訴別人的同時,也是不斷向自己喊話,那是不可放棄的目標。多次面對好像不可能的難關和環境,他不接受眼前的困難環境是事情的終局,繼續奮力向前,關關難過關關過,至終完成使命。我們往目標前進途中,也常需要不斷宣告和喊話,宣告的話語帶著很大的能力,激勵自己衝破難關,向目標前進。

三、 採取實際行動 勇敢前進

每個人看見世代或他人需要,多有憐憫、惻隱之心,然而選擇下定決心,實際行動是向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及必要過程。築夢踏實,如果沒有實際、不間斷的行動和作為,目標終究只是空談,只是夢想。

作家狄更斯說過,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無法選擇所處的時代,卻能選擇如何活出自己的價值,成為這時代和我們周圍人們的祝福。

 

推薦閱讀:

為何要工作?工作的真實意義是要為自己負責

不設限,讓你的未來精彩無限:憑什麼?他成為Club Med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村長

當《想見你》走入現實,你想遇見怎樣的自己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