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善終 人生最後一哩路 如何好好走?

談善終 人生最後一哩路 如何好好走?

「五福臨門」常被用來當作祝賀之詞,但你知道「五福」的最後一福「考終命」,指的就是「善終」嗎?


撰文 / 蕭乃樺

華人社會面對死亡議題總是充滿忌諱,小時候經過喪家,長輩會叫我們轉過頭不要看,孩子不明白為什麼?長輩只會說一句:「小孩不要問那麼多。」就草草打住。當家庭、社會、學校都拒談死亡,久而久之就失去談的能力。

朋友父親最近被醫生宣告生命剩沒幾週,朋友卻不知該不該讓父親知情?更不知該如何開口?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實行,凡成年且具完全行為行能力者,都可為自己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及預立醫療決定(AD)。在自己意識清楚時健康談無常,面對人生最後一哩路時,有接受或拒絕的選擇權,生命自主(囑)時代正式來臨。

出生無法選擇 「善終」可以選擇嗎?

2018年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安樂死事件、2019年瓊瑤也因尊重丈夫意願拒插鼻胃管與繼子女意見相悖,在在反應家屬與病人,在面對生死離別與病痛折磨之間不同立場的掙扎與糾結,其實,若非當事人很難體會受病魔糾纏有多痛苦,以及決定是否放手讓摯愛離世有何等煎熬。

朋友Lin說:「爸爸癌末住院期間,醫師在他思緒清楚時,詢問是否氣切做治療?爸爸堅定表示不願意;然而,當情況危急時,媽媽不忍心放手,堅持氣切插管。醫師因為怕被告,只好氣切…,父親不到一個月還是離世,離開前非常痛苦…。」,Lin無奈表示,沒有預立醫療決定,面對病患跟家屬有不同聲音時,醫師會遵照家屬決定,因爲擔心被告。而臨終者也無法體會,把醫療決定留給家人,家人要承擔抉擇後的愧疚與遺憾,有多殘酷。

醫療科技進步,許多病症可以良好恢復,但也因醫療過度介入,臺灣的加護病房密度是世界第一,有6千人插呼吸器躺在病房,有幾十萬人插鼻胃管長期躺臥安養中心,其中不乏許多無意識者。這反應臺灣醫療逼健保的許多問題…,為何先進的醫術反而無法給人順行的生命終點?當生命倚靠呼吸器維持活著的假象,人該如何在尊嚴底下好好善終呢?

無效醫療的代價 病者苦、家屬痛、醫療人員無奈?

失智的爺爺在跌倒後長期臥床9年,由奶奶與舅舅細心照顧;健康的奶奶突然驟逝,骨瘦如柴、身驅萎縮的爺爺,繼續靠著一根管子維持氣息,他不知道摯愛的老婆走了、也不知道子孫來看他了,往年常回老家探望的我也越來越少回去,心情宛如瓊瑤寫給丈夫平鑫濤的書信一般,感慨「相對兩無言,默默不得語」。維生醫療強行延長了人的壽命,然而,無效醫療的代價是病人苦,家屬痛,醫療人員無奈,國家財政耗損。我是晚輩,無法建議什麼。

選擇愛的放手 預留道別時間 道謝與道愛

相較於朋友母親也因失智臥床,後期進食容易嗆到無法吞嚥,初期用鼻胃管方式強迫餵食後出現嘔吐反胃、消化不良,不忍母親身上插滿各種管子的折騰,最後家屬溝通討論,選擇漸進式斷食善終的方法,母親在沒被強迫進食及外力插管綁手下,在宅善終、無痛離開。送母遠行的幾天裏,家屬不但可以做充分準備,親人每天圍繞陪伴,及時道愛、道謝、道別。

為了維持一口氣而痛苦活著 你想要嗎?

醫師的處置態度積極或緩和?家屬不願面對死亡,主張急救到底?對無效醫療是否有足夠的認知?每個個案不盡相同,都讓家屬在為重症或臨終者做醫療選擇時,永遠不知放手一博的決定是否機會救活摯愛親人,抑或成為無效醫療,使家人經歷不必要的痛苦?到底是有效醫療還是妨礙善終?決定怎麼做?該不該做?都很煎熬。

如何定義無效醫療,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陳秀丹對此曾表示:疾病末期、重度失智或長期臥床、意識昏迷、繼續處置下去,仍無法復原…,終身只能依靠維生系統存活時,不主張侵入性灌食,這樣只會失去生命尊嚴,不該為了還有一口氣而痛苦活著。

3步驟,正向面對生死課題 人生不留憾

瀕死,不只病患害怕,家屬也迴避忌諱。若明白無常的道理,會讓我們更珍惜當下,如何健康面對死亡生命課題?第一,用正面心態預先溝通自己跟家人未來醫療照護方式,在生命末班車,期待怎樣有尊嚴的被照顧與照顧人,充分尊重彼此想法。第二,預先簽好醫療決定書,預防發生病人主張拒絕醫療,家屬唱反調,醫護人員為難的窘境;或未簽署預立醫療,家屬捨不得放手,醫師不得不急救情形;陳秀丹醫師呼籲「不要因為殘酷的仁慈,讓家人受苦」。第三,避免無效醫療,讓臨終者受苦、生者自責,尊重生命的自然更新輪替。

推廣斷食善終畢柳鶯醫師也曾分享如何溫馨陪伴臨終者最後一哩路,要說好話、謝謝他對家庭的付出,讓他覺得一生是有意義的。其次可以給予盼望,知道即將跟逝去的家人,疼愛他的人碰面,最後請他不要擔心牽掛,留下的人會彼此相愛照顧。當我們願意健康看待生死課題,就可以好好活在當下,及時道謝、及時道歉、及時道愛、及時盡孝、及時圓夢,讓生命不留遺憾。

「生死」人生必修課 練習告別的勇氣

「五福臨門」常被用來當作祝賀之詞,但你知道「五福」的最後一福「考終命」,指的就是「善終」。生與死是人生必經歷程,當我們不忌談生死,學習臨終關懷,練習告別的勇氣,接受放手也是一種愛,就可安然與人生課題和諧相處。

 

推薦閱讀:

沒被教過的事-面對生命終點 預約美好告別

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人生苦短,我們沒有理由要一直活在「不如意」中…

人生謝幕前,用故事法回顧生命旅程,留愛不留遺憾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