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 信仰不同怎麼辦?! 凝聚愛與追憶 比糾結儀式更重要

清明掃墓 信仰不同怎麼辦?! 凝聚愛與追憶 比糾結儀式更重要

清明掃墓,有些傳統信仰者以為基督徒不拿香、不用祭品祭祖就是忘祖,其實只是信仰不同、祭拜方式不同;別忘記凝聚家族間的愛與對祖先的追憶,才是比「如何拜拜」更重要的事。


記者吳佳樺 / 整理報導

今年清明節,你打算返鄉掃墓嗎?還是你害怕這一天來到,總是想盡辦法躲過?清明節是華人向來重視的節日之一。這一天散居在各地的遊子們會返鄉掃墓祭祖,追思緬懷祖先及已故親人。而這一天也成為凝聚家族向心力、維繫家人及親友關係的日子。有些家族會趁著清明連假,招聚家族成員返鄉掃墓祭祖,並且精心安排規劃家族聚餐或家族旅遊等行程,讓平時散居在各地的親友們,可以藉此機會聯絡感情、分享近況,享受家族團聚的溫馨時光。

信仰不同又何妨? 掃墓追思 重點在愛與回憶,而非祭拜儀式

家族中難免會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家人及親友,有些人為了避免信仰不同、儀式不同、觀念不同,而造成家人及親友之間的爭執或誤會,甚至因此不參與家族掃墓活動。然而,我們應該尊重接納每個人宗教信仰及追思方式,不要在儀式上過於糾結,只要帶著真誠的心,無論用什麼方式來追思祖先及已故親人,都能達到「緬懷先人、慎終追遠」的心意。隨著現今國人環保意識的提升,傳統焚燒紙錢的祭拜方式已逐漸減少,不少人改以雙手合十、鞠躬、獻花、倒水、點燭及製作追思影片等方式,來紀念祖先及已故親人,一樣能達到追思緬懷的目的。

祭祖以外的重要意義 凝聚家族力與跨世代融合

隨著時代改變加上社會變遷,現今大多都是小家庭散居各處,平時各忙各的加上距離遙遠,鮮少來往,使得傳統大家族同住一處的景況已不常見。因此,每逢清明時節成為凝聚家族成員的重要日子,不少長輩帶著晚輩、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返鄉掃墓,大家齊聚一堂追思緬懷祖先及已故親人,讓晚輩們有機會了解祖先及已故親人的生平事蹟,並將這些美好的榜樣與祝福傳承給家族後代晚輩。此外,家族成員之間也有機會彼此關心分享近況,讓原本陌生疏離的關係更拉近了一些。

有些年輕一代的晚輩會覺得與久未見面的長輩聊天很不容易,相信透過耐心聆聽長輩的分享與建議,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提醒與幫助;身為家族長輩也應該敞開心聽聽晚輩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觀點,讓不同世代的家族成員可以彼此接納包容、學習成長。

注入新世代3C巧思 讓掃墓不再是「例行公事」

現今時下年輕人擅用手機及3C產品,可以透過一些創意和巧思,將家族成員相聚的時光剪輯成影片,上傳至家族LINE群組中,營造一個溫馨歡樂的氛圍。之後,每到家族相聚的日子,還可以拿出來播放回顧,以此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甚至對下一次的相聚產生期待感,讓清明掃墓不再只是每年的「例行公事」,而是家族成員期待相聚團圓的日子。

比祭祖追思更重要的事:把握時光 好好去愛

台灣俗諺說:「在生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我們平時就應當把握時光孝敬父母及長輩,而非等他們死後才隆重祭拜。清明節除了追思緬懷祖先及已故親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藉著這個日子凝聚家族關係,並珍惜與父母、家人及親友相處團聚的時光,讓這份愛的關係能繼續延續下去!

 

推薦閱讀:

父母老後難相處? 先同理他們面對的恐懼與失去 愛才能給得到位

吵吵鬧鬧才是家人? 真愛 是讓彼此感到被愛

讓家充滿愛!幸福靠經營,請讓對方知道他很重要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