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會一蹴可幾!大人放手,小孩才能動手學獨立

成長不會一蹴可幾!大人放手,小孩才能動手學獨立

我們再愛孩子,也無法陪伴他走完一生的道路,學著階段性放手,讓孩子有機會長出該有的能力,才是他一生最美的祝福。


果子傳媒  撰文 / 愛米

父母對孩子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下面的情景我們都不陌生:一個坐在推車上的孩子,身旁有好幾個大人「共同照顧」著:媽媽幫穿鞋、爸爸協助穿外套、爺爺奶奶忙著餵孩子吃點心…。這是家中盼了好久才出生的孩子,可愛的模樣吸引大人寵愛的目光,但如今小孩成了家裡的大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無奈說:「從他開始唸書起,我每天晚上都要押著他寫作業溫習功課,沒有一天缺席過,他念書彷彿都是被逼的!」媽媽也搖頭:「我每天收拾他凌亂的房間,他自己的東西卻常常找不到,真是傷腦筋…!」

過度擔憂孩子未來 讓父母放不了手!?

大部分的家長都知道,當孩子漸漸長大,就要漸漸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實際上卻有點難做到。知道該放手,卻難以放手!是什麼捆綁住大人呢?

「話說孩子的成績好壞要自行負責沒錯,不過……」父親沈思了一下,「他的功課沒能擠進校排,會影響未來升學,我沒有好好督導怎麼可以?我到底要怎麼樣做,才能讓他知道讀書學習很重要呢?」孩子卻覺得學習只是應付父親的要求,自己對課業學習一點都提不起勁,不知道讀書的目標在哪裡?

過度承擔的爸媽 往往養出沒有能力的孩子

為人父母的,總希望幫孩子多做一點、讓他們少吃點苦,努力把這份愛運用在孩子生活中,生活上事事包攬,承擔原本屬於孩子的責任,沒想到卻間接剝奪孩子自由發展和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這可能造成孩子情緒挫折忍受力低、易以自我為中心思考或無法獨自解決問題的狀態,造成未來社會的隱憂,成為「校園小霸王」、「職場草莓族」。

先鬆手、再放手 三原則幫助孩子走向獨立

父母該何時放手?如何放手?如何讓孩子可以獨立接觸外界?會不會孩子在外,沒人幫助?他們有辦法應付嗎?相信是很多家長內心的糾結與矛盾。

「放手」很難,但我們可以學習每一次的放手,都從「鬆手」開始。家長們可把握以下三原則,一起幫助孩子學習獨立自主。

放手 讓孩子從小事自理開始

小小孩非常需要父母關愛,建立安全依附,但關愛是包容和支持,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替孩子做好所有事情。如果家長從小就全程幫孩子打理生活瑣事,例如:幼兒期時幫忙穿鞋子、收拾玩具、餵飯;學齡期協助整理書包、上學用品;大學或就業階段代孩子準備升學相關文件或面試資料等,就容易抹煞孩子學習自律自主的機會,反而培養出「媽寶」。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漸進式地減少代勞,對孩子發展才有所幫助。

「長出能力」要練習 請給孩子時間與空間

培養獨立不是一蹴可幾,需要不斷嘗試或練習,過程可能會經歷許多次失敗的經驗,然而父母能藉由這些機會幫助孩子獨立自主,並從中建立面對困難挑戰的能力。父母可以給孩子時間與空間,以及更多鼓勵肯定的話語。例如:培養孩子獨立上學,帶著孩子認識上下車公車站牌、公車時刻表、付款方式等,後續就讓孩子嘗試練習,過程中可能會有下錯站、搭錯車的情況,身為父母的不要期待孩子一次就成功,反而該尊重孩子自己的學習步調,並從中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學習自我負責與承擔。

家長有時會使用自己的視野思考與安排孩子的未來,深怕他們跌倒,這樣的愛與擔心,卻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他們失去學習面對危險時的應變力。例如:孩子前一天沒有整理書包,導致上課因未帶課本打電話向家長求救,父母可以不奔波送東西,而是讓孩子體悟與承擔自己沒事先做好準備的後果,以培養建立更好安排自己作息需要的習慣與能力。

只要孩子能做的事 就讓他自己做吧!

即使我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仍舊無法陪伴孩子走完一生的道路,所以階段性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培養他們動腦、動手,處理自己人生大小事的能力,才能幫助他們走得長遠。孩子不會一夕長大,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讓他自己做。研究顯示,會做家事比不會做家事的孩子,其未來找到工作的比例為15:1,且收入也更高。

大人們放手,讓孩子有機會動手學習獨立吧!這是愛孩子的聰明爸媽都當選擇、學習的方向,也是給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本文由 古典音樂台《愛的記事本》節目授權重新編輯整理 ~ 收聽本集內容

 

推薦閱讀:

智慧父母都該知道的事-「留給孩子比財富更美好的資產:打造幸福的能力」

挖掘孩子的天賦:父母必修學分,做孩子最好的伯樂

讓孩子一生幸福的十二個禮物!你給予了幾個?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