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學來的!這樣管教,讓孩子更優秀

好父母學來的!這樣管教,讓孩子更優秀

近年來「愛的教育」盛行,然而孩子們卻沒有因此更自信、更快樂,反倒是為人父母的常被孩子騎頭上!究竟管教尺寸該如何拿捏才能教出可愛又優秀的下一代…


果子傳媒  撰文/摩希

睡覺時間到了,剛升小三的小茹興奮的爬上了自己的床,期待媽媽睡前的聊天時光,這時爸爸也湊了過來想要一起擠上床,只見小茹一副小大人模樣說:「去去去,你走開!這裡不歡迎你。」爸爸眉頭一皺,平時疼女兒,總像朋友般相處對話,但此時孩子的話語刺耳又沒分寸,究竟該馬上糾正?還是愛的寬容呢?…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嗎?

其實,近代華人的管教方式深受西方影響,愛的教育盛行,但成效不彰,孩子們沒有因此更自信、快樂,反而為人父母的常被孩子騎頭上!究竟該如何管教孩子才能與孩子情感融洽並使他們在品格、態度上都優秀呢?

愛裏有管教有界限  才是最好的父母之愛

專研親職教育的劉慈惠教授表示:華人在使用西方教養方式時,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如預期,是因為我們擺的焦點仍舊是錯的。大部分家長還是把重心放在成績上,反而品格教育上的要求不多,若一昧要求成績,孩子容易把自我價值建築在成績好壞,認為唯有好成績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愛,得失心重、眼光也不易放得長遠。

另外我們常認為的「Authoritative」中文翻為民主、威信型教養,劉慈惠教授將她稱之為「傾聽堅定型」,表示這個管教方式具有控制的部分,也有愛的部分,並且兩方面是不衝突的。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Baunmind觀察出自主性強、較有自信、開心、腳踏實地等等特質的孩子,父母都屬於堅定傾聽型,他們將控制與愛的界線拿捏得宜。

其實我們都誤會了民主(Authoritative)的教養方式,好像和孩子做朋友就無法管教他們,因為我們不會和朋友說教,更不用提打罵了,但怎麼做不會像小茹一樣,爬上了父母的頭上,又不讓孩子留下陰影,劉慈惠教授對此提供幾點讓我們解惑:

一、情感再融洽  仍需謹守管教的職份

西方國家跟孩子做朋友是有原則的,他們在情感上與孩子是朋友,同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但當有必要要求孩子時,仍舊需執行「父母」的職責,讓孩子認知到父母的位份。

二、看重親子對話  給規定可以說明理由

過去父母親權威型的形象較多,他們立規定不會告訴我們理由,要我們聽就對了,但這無法使我們口服心服;若能從小養成與孩子對話、協商,孩子才能知道父母規定的初心,也才有機會體會父母的愛。

三、就事論事 不給孩子貼標籤

具體的描述錯誤行為而非針對動機,我們常在尚未釐清事實前負面解讀孩子的動機,最常聽到的是「你就是懶惰才不想做…」「你就是想氣死我…」,為孩子貼了標籤,孩子感到不被理解與委屈,反而更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

四、堅定拒絕孩子的不當要求 溫柔管教

就像小茹對爸爸說話沒有禮貌,當下可以堅定的告訴她:「這樣說話是沒有禮貌的,你可以怎麼說…」雖然我們不妥協,但用堅定但溫和的態度與他們對話,留心在盛怒中要求管教他們,我們的行為或言語一不小心就會過當。

五、父母也需要鍛鍊情感表達

華人的父母在情感與認知的要求上,較偏重認知性,情感則是缺乏的,讓孩子能有機會表達自身感受,父母也需要鍛鍊在孩子面前表達情感,這有助於拉近彼此的關係。

管教其實並非「使之聽話」,而是將對的價值觀透過行為、言語傳遞給孩子,使他們能走在正道上,並將原生家庭的美好繼續傳承下去。但用什麼方式表達行為、語言的確需要學習,沒有一對父母天生就會管教,透過學習將控制與愛拿捏得宜,當孩子展翅高飛時,我們才能放手祝福他們翱翔於天際。

 

推薦閱讀:

正向教養,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悠遊在愛中!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父母的陪伴

同理心溝通!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對談

放心給.用心愛,真實的愛從接納開始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