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音樂復能」/有尊嚴的老後:重啟銀髮族自主能力

認識「音樂復能」/有尊嚴的老後:重啟銀髮族自主能力

當年紀老去,肢體和認知功能漸漸衰退,長輩變得愈來愈不想出門,害怕自己成為負擔。如何維持、恢復長輩的生活自主能力,是現今老化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


記者米路 / 採訪報導

大多數人都聽過「音樂治療」,但什麼是「音樂復能」呢?「復能」一詞常見於近年銀髮長照服務當中,有別於復健治療,「音樂復能」是具有任務性的,由專業指導員或居服員到家中一對一,幫失智、失能的長輩,以音樂這個媒介工具,引導長輩記憶與練習而進行的一種自我照顧能力訓練活動。

音樂安定心靈與情緒 提升復健復能效率

以復健師、物理治療師針對失能長輩「從旁協助」,讓長輩的生活功能發揮,但復健時必要之強制動作產生的痛楚,可能會讓長輩對復健產生抗拒,甚至中斷復健的進行。去年12月,豐盛基金會與豐盛健康照顧集團,透過醫療領域中的三大專業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及音樂輔療師,共同設計的「音樂復能」方案,是具有“實證基礎”的一種新創音樂照顧模式,除了幫助長輩身體的肢體或認知功能訓練外,以音樂關懷長輩的心理,也藉由互動的輕鬆氛圍,建立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彼此的信任關係。

音樂復能=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護理+神經性音樂治療

王美珠阿嬤(化名)是位重度失智、中聽的長輩,雖與家人同住,但因家人工作忙碌,平時只有外勞陪伴。王美珠阿嬤(化名)平常少有大動作反應,只會對於不喜歡的東西大聲說:「不要啦!」然後伸手揮掉。但自從在「音樂復能」指導員進到家裡服務後,家人驚喜發覺整個過程中阿嬤表情輕鬆,一邊進行復能動作時還會一邊笑,這是極少見的畫面。而平日照顧阿嬤的外勞在一旁也積極地參與「音樂復能」活動,希望平常音樂復能指導員不在時,自己也能夠幫阿嬤複習,這就是音樂復能帶來的多方益處與價值。

目前已知有提供此項服務的單位為「臺中市多加居家服務機構」,由豐盛健康照顧集團羅伊婷主任直接輔導訓練;羅主任表示,家屬可先諮詢了解是否家中長輩有此需求的必要;也鼓勵現為照顧者的居家服務員,進行相關「音樂復能」方案訓練,培養指導能力、幫助個人職能專業的提升。

預防勝於治療 養成健康習慣 快樂老後

銀髮族常見的肢體健康問題大致有四種:
1、肌少症──易引發跌倒情況。
2、中風──導致部份肢體無法發揮正常協調作用。
3、下肢血液循環差──產生酸麻和代謝問題。
4、上肢無力、無法舉高──久了慣性放棄無法用力的部位。

以上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需長期行動不便或臥床情況發生。根據主計總處所發佈的國情統計通報報告指出,2016年時國人平均「不健康之存活年數」(註)約為8.8 年,報告中所指的「不健康」並不是指臥病在床,而是泛指「需他人照顧」的年數。(註:「不健康的存活年數」算法是將內政部所發佈的國人平均壽命,減去衛福部所發佈的健康平均餘命而得。)

此外,羅主任也提醒,要鍛練出肌肉與肌耐力,需要正確且持續的運動習慣;而除了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保持清淡少鹽的飲食與控制(地中海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與穩定的情緒,這些都是影響健康環環相扣的重要因素,能有效預防肢體問題發生,甚至讓已發生的問題傷害降低、延後可能需被照護的時間。

 

推薦閱讀:

用生命陪伴生命,無私喜樂的志工人生

是祖父母也是父母?! 談隔代教養

腦海中的橡皮擦-我們與失智的距離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