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 如何處罰才有效? 重點不是罰 而是教他負責

孩子犯錯 如何處罰才有效? 重點不是罰 而是教他負責

為什麼同樣的過錯,孩子總是一犯再犯,重點不在於打罵或處罰有沒有到位,而是有沒有讓他真的明白,怎麼做,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記者陳又瑄 / 整理報導

回想童年時被狠狠修理的畫面,記得自己當時做錯什麼事嗎?多半只留下爸媽很兇很可怕,自己哭得很傷心的畫面吧!「到底可不可以處罰孩子?怎樣處罰才適當?」許多家長心中都有這些疑問。與其討論能不能處罰,更該思考的是:「處罰孩子時,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孩子了解自己錯在哪裡,並從中學到教訓嗎?還是為了讓孩子因害怕而暫時服從呢?

掌握3原則 訂出有效獎懲

我們不得不承認,用處罰的方式大部分效果都很快。當你打罵孩子,孩子馬上就會停下來,但孩子停下來的原因,往往只是因為害怕,並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父母該怎麼訂定合宜且有效的獎懲制度呢?

一、處罰前,先溝通 確認孩子真的知錯

當孩子在馬路上亂跑,在地上哭坐不起,當下要忍住怒氣實在非常困難。父母要時常提醒自己,動手打孩子前要先冷靜下來,指出錯誤行為,告訴孩子「錯在哪?」會比打罵更具效果。指出錯誤行為時,不要涉及到你對他的愛,例如:「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的情感威脅;也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例如:「你怎麼那麼粗暴,搶別人的玩具!」而要直接指出錯誤行為並給予指正,例如:「你想玩別人的玩具,要有禮貌地詢問人家要不要借你玩,而不是直接用搶的。」此外,別在大庭廣眾下怒罵孩子,這樣反而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的思慮沒有大人那麼寬廣、縝密,不一定知道自己做錯了。當然,也可能孩子沒做錯,只是他的做法不符合你的期待。如果是這種狀況,你需要跟孩子好好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為什麼那樣做,這是很重要的過程。

二、與孩子一起訂獎懲 重點不是罰,而是教他負責

當孩子知道自己哪裡犯錯之後,你可以用引導的方式,讓他有機會梳理出適合自己的改善方案。孩子提出改善方案時,可能設想地不夠周全,你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孩子更深入思考,一起擬出更周詳的方案。落實所訂的方案是處理孩子犯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父母執行懲罰時,不能心軟或臨時改變懲罰方式,如此才能讓孩子重視約定與規範,幫助他們有效地改善行為。然而,處罰並非是父母要強調的,最重要是要教導孩子負責任,從錯誤中改正。當孩子覺得執行所訂的方案不是被處罰,而是應該做對的事,反而會幫助孩子內化,進而表現出良好行為。犯錯沒關係,更重要的是用負責任的態度去改善自己的錯誤,進而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三、每個孩子不一樣 從調整中找出最適合的教養模式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不見得同一種教養方式適合套在每個孩子身上,透過檢討與調整,才能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且有效的方法。孩子總犯同樣錯誤,當中牽涉到非常多因素,包含他們的專注力、記憶力、衝動控制及後設認知等,同時也與爸媽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看到孩子又犯同樣的錯時,父母要靜下心來帶著孩子檢討,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或改進,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愛與管教並進 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建立一個合宜的獎懲制度時,父母要先與孩子培養一個富有信任感的關係基礎,讓孩子發自內心願意與你一起建立規範並去遵行,並用「愛」、「鼓勵」、「稱讚」、「擁抱」與「讚美」,帶著孩子往正向走,陪伴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當孩子表現好時,應當適時給予孩子肯定與獎勵。或許,這樣的教養方式較耗時,無法立竿見影,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檢討與調整,幫助孩子坦然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自發性地去思考自己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並且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推薦閱讀:

教養需要黑臉還是白臉? 關鍵在於夫妻立場一致 保留彈性

真正的教養黃金律,培養孩子面對世界的勇氣

現在學的,未來不見得管用!? 成功教養,人格培養比死讀書更重要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