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讓父母感到驕傲,才值得被愛。快樂教養!請許給孩子一個「愛的家」

不是讓父母感到驕傲,才值得被愛。快樂教養!請許給孩子一個「愛的家」

家-是不管父母或孩子做了什麼,不管是非對錯,一直有愛、有接納、有饒恕與包容的地方。


撰文 / 台灣鷹爸 徐柏岳

當世界之大都容不下我,有一個用愛與體諒、盼望與等候,可以安心停留的地方―那就是真正的家。

何謂家庭的定義? 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 愛?

曾幾何時,我們把家的定義膚淺的認定是求溫飽、供人吃喝等生理需求的避風港。這明明是生物法則中養育下一代的基本責任,這不叫愛。

消極的教養認為只要不犯錯,不丟臉就好,倘若能積極的揚眉吐氣、光耀門楣,那感覺簡直就像中大獎一樣。但,這會是孩子們所渴望的家嗎?只提供物質,卻沒有精神層次及心靈滿足的供應?只有無止盡追求虛榮的面子文化是對的嗎?

當爸媽把一切最好的都給孩子,對孩子一生極盡的栽培,就能說家裡有愛嗎?因為人們的稱羨,為了維持有愛的形象,所以不准孩子失了臉面,更不可做見不得人的事,是嗎?這真的值得你我好好的省思。

愛不是交換 不是孩子符合期待才值得被愛

當我們只在乎外在物質名聲的虛榮,卻忽視了兒女最深沉愛的需要,是家庭教育的悲哀。只要孩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不夠優秀,不夠聰明,成績不夠好,不聽我們的話,就代表孩子不愛我們嗎?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愛的邏輯呢?甚至
因為我們愛孩子的緣故而給予他們一切,所以就必須聽話才算是愛我們嗎?換句話說,當孩子們不符合期待時,我們也可以理所當然的不需要繼續付出愛,是嗎?

這樣的愛就有如商品的 CP 值,凡事都先以性價比為優先考量,當 CP 值(表現)不夠好時,好像就不值得被愛。所以做父母的必須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們的愛都停留在 CP 值上?另外,要是我們的付出與兒女的回應不成正比時,是不是也會用冷漠與嘲諷回應呢?這又是哪門子文化所產生的親子關係呢?因此,如果我們只愛我們所愛的,就不會曉得真正的愛是要互相學習愛那真正愛我們的人。

愛是在孩子的需要上 認清自己的責任

當父母看不見兒女生命價值的同時,自然而然的,也無法認清自己生命虛偽的事實。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犧牲的愛。愛是看見需要進而成就他人,愛是在需要的人身上看清楚自己的責任。當孩子有需要進而尋求父母的幫助
時,做父母的倘若仍無視、無感,或者不以為意,甚至表現出鄙視、輕蔑的時候,這個家就沒有了愛。那就如同光鮮亮麗的城堡裡卻堆滿腐朽的穢物般,一點都不再讓人眷戀。

真正愛自己的孩子,應該是要教育他們理解社會的現實與黑暗面,自始至終陪伴並教導他們,如何以智慧來面對一切的失敗與艱難,而不是只教孩子用一堆表象虛假的符號到處貼標籤,甚至無意識的將標籤貼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金錢物質不過美麗家具 能製造家庭溫度的 唯有愛

每個人都想要有個家,想要有一個溫暖的地方可以休息和放鬆,唯有愛才能產生製造家的溫度,而家絕對是每個兒女及父母內心最深處的想望。金錢與物質僅僅是奇幻美麗的家具,沒有愛的家只會走向衰敗且不斷產生衝突,最終就成為製造悲慘世界的原生地。沒有愛的家絕對不是孩子心之所向最終的歸屬。

親愛的父母,家是我們與兒女共同且最後的堡壘,請你拿掉這世界看待功成名就的標準,請你拿掉沽名釣譽、追求外在成功虛偽的假道學文化,不要再玷汙這最神聖、可以依靠、可以培育、可以維繫、可以滋養愛的地方,一個充滿源源不絕的愛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本文由格子外面文化授權編修 摘錄自《快樂教養:帶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