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財務,才算管好人生!四個方法,喚醒你的富思維

管好財務,才算管好人生!四個方法,喚醒你的富思維

財務失衡造成災禍往往只是呈現出生命更深層的問題,意味著不健康的生命優先順序、不正確的觀念與想法;改變!從喚醒你的富思維開始。


撰文 / 林詩敏

你常覺得自己是富有?還是貧窮呢?其實從世界的標準來看,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富有的!若已擁有一台汽車、超過一套可更換的衣服,便是富有,若還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那麼就是全世界5%的有錢人之一了!

然而,僅管如此,為何大多數人仍在心理上覺得貧乏呢?

有時候貧富只是一種心態,當人心不滿足時,再有錢都自覺匱乏,而懂得知足滿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飯,也覺得無比喜樂,然而,除了眼光決定世界以外,有些隱藏的思維,確實容易讓人陷入窮困,不得不慎,包括:

一、只為錢而存錢

在過去的報章雜誌中,偶有報導某個老人過世了,他們生前看起來很貧窮,卻在離世後被發現擁有千萬家產。因為害怕失去金錢,反而讓金錢本身成為一個目的,當累積財富成為生命的目標,只為錢而存錢,反倒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二、不正當的賺取財富

使用不正當的手段剝削他人、賺取不實金錢。如賣二手車的賣家,欺瞞買家後續可以得負擔的重大維修費,或是賦稅上不誠實,工作上偷懶浪費工時而獲得薪水,都是以不正當的手段來賺取財富,當欺瞞手段被發現後,迎來的可能是更大的損失。

三、搞不清 想要與需要

當人們賺到越來越多錢時,愈容易受到大誘惑,而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也就越容易浪費金錢。許多廣告鼓勵也我們浪費金錢,鼓吹:「我負擔得起,有什麼不可以?」的物質享樂思維,只因可以負擔得起,不表示應該要買這件物品,想要並不代表需要。

四、濫用財富的影響力

世上有許多人明白金錢的影響力,卻常錯誤地使用它。他們使用金錢操控他人,像是有些家庭長輩威脅把家人的名字從遺囑當中剔除,藉此控制家人;或把錢用在控制或賄賂他人身上,濫用財富的後果,往往會造成比金錢損失更挫敗的結果。

如何才能正確的使用金錢,讓金錢幫助我們,成為使我們身心富足的工具,而不會落入貧窮困境或窮得只剩下錢呢?

一、知足 並懂得善用金錢

無論我們是否可負擔得起,都不應該存有「我現在就想要」的想法,有智慧的人懂得儲蓄與投資。我們存錢是為了讓金錢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要為了金錢而工作。

培養儲蓄習慣必須學會的二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學習活在限額以內」和「學會足知」。開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也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與爭議性的人物之一John D. Rockefeller曾說過:「儲蓄10%、捐錢10%、用80%而活。」生活的花費應少於所賺的錢,懂得規劃預算不過度花費,才是對人生負責的正確態度。

另外,如果學不會對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那麼從拿到金錢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會立刻把所有的金錢都花掉。「知足」是影響人生致富的重要觀念,也會幫助我們消減欲望消費的陋習。

二、持守四個正確賺錢的準則

我們應誠實地透過工作增加收入,而不是總在說空話、作大夢、幻想一些不勞而獲的詭計。此外,重要的不是可以賺多少錢,而是如何賺取,不妨採取以下四個正確賺錢的準則,快樂又平衡的累積財務。

1、不傷害到健康:現今的社會把工作狂當作是英雄來看待。事實上,健康的優先順序必須要永遠都在財富之上,不要耗盡心力追求財富。

2、不傷害到家庭:孩子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他們最想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許多破碎家庭都是因忙碌著賺錢生存,而忘記了要快樂生活。

3、不傷害他人:許多人為了致富而不擇手段,事實上,用誠實與公平的方法得到的金錢,才擁有價值跟意義。

4、持續地保持靈魂健康:如果設定了財務目標,那麼也要兼顧自身靈魂與周遭關係的健康,若僅僅設定財務目標,忽略最重要的愛與價值,很容易失去關係及自我。

三、有計劃性的花費 而不是憑感覺

對自身的消費與財務一定要有所計劃,財務上的最大壓力往往不是賺的錢不夠,而是沒有計畫性地花費。如一星期只「計畫性」的提領一次現金,避免隨性花錢,珍惜所擁有的每一塊錢,而不是「憑感覺花費」。

四、真正的富足 是慷慨地給予

盡所能地成為一個慷慨給予的人,接受別人幫助時也心懷感激,是對財富抱持的健康態度。慷慨給予會產生一股豐盛的能量,如同撒種一般,撒的種子越多,收穫就會越多。

財務失衡造成災禍往往只是呈現出生命更深層的問題,意味著不健康的生命優先順序、不正確的觀念與思維,改變的起點來自於喚醒健康的財富管理思維,這不只讓我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更幫助我們不再為錢煩惱、不被環境困住,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夫妻理財術:談錢傷感情?不談更傷!

用小錢培養孩子大世界 親子理財這樣做

人生最重要的,你擺對了?

總說方向比努力重要,然而,能帶你到終點的,是堅持到底…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