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該學好的家庭功課: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最該學好的家庭功課: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沒有尊重、愛就沒有價值,溝通中帶著尊重與柔和言語,才能讓想表達的話,站進對方心裏。


撰文/摩希

熱騰騰的飯菜香味四溢,看得出烹煮人的用心,但飯桌上的四個人卻靜默無語的夾著菜,沒人願意讓凝結的空氣有些微的變化。原來,剛入座時媽媽問了哥哥的成績,講沒兩句就吵了起來,爸爸嘗試打圓場,話題卻又繞回了哥哥成績上,當下小雅只想逃離這個莫名其妙的戰場…這樣的場景,相信對許多家庭並不陌生,彷彿親子間對話一不小心就容易擦槍走火,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都聽過「代溝」,人們說三年就一溝,何況是年紀和我們相差至少20年的父母,那溝想必又大又深。想跟父母好好對話嗎?沐風關懷協會理事長蕭祥修表示,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人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然而,身為孩子的我們,若能調整心態與對話方式,「溝通」其實沒有看著的那麼困難。

有效溝通前,先成為值得被信任的人

我們都不會過度擔心一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人,思考一下,假若自己仍是一位學生,該把甚麼事情放在首位?若是職場工作者,有沒有安排好時間和金錢?踏實本分的工作,其實,先做好自己,是與父母溝通前的預備,否則我們所有想法都會被父母鋪天蓋地的擔心給壓過了。

另外,父母的擔心常來自於我們的態度,當我們經常讓父母感受到被反對,父母自身也會有很深的自責及焦慮。並非要對爸媽言聽計,而是當我們持不同看法時,表達前試著體諒他們最初的動機是愛與美善,出口的言語就能和緩不尖銳。

掌握四大重點,有效溝通不吃鱉

一、溝通時間與技巧 同等重要

溝通時,時間、方法與要表達的內容其實一樣重要,挑選合適的時間與父母對話,當父母在生氣或難過時,討論會有磨擦的事可能不太合適。

學習在溝通時客觀的描述事實。我們常不自覺將事件與人混在一起,例如父親某次答應的事沒有做到,就覺得「他不在乎我。」沒做到是事實,然而,有沒有在乎是「感受」不是「客觀事實」,溝通時,客觀的描述對方的行為,而非批判人格或性格。

二、愛裏有尊重 態度決定溝通成敗

小雅的哥哥與媽媽聊起上次飯桌上的不愉快,不同於上次的衝撞,哥哥先跟媽媽道歉表示,自己說話的口氣與態度不好,讓她傷心也擔心了。媽媽摸了他的頭說,自己的確是因為擔心哥哥的成績,無法克制自己的焦慮,脫口說了些難聽話,希望哥哥能體諒。先體諒對方的立場與想法,用柔軟式對話才能化解僵持對立,讓心更靠近。

沒有尊重,愛就沒有價值,強硬式、不尊重的態度,只會樹立溝通屏障;為反對而反對,並不會讓自己解氣,反而讓彼此都吃上苦頭,得不償失。當我們願意柔軟並擁有感恩的心,想說的話語才能踏進對方心裏。

三、父母也需要被關心 多談論他們關心的話題

常跟父母聊天,別等缺錢才想溝通,多聊聊父母有興趣的事物,發現彼此可愛的地方。要拉近與人的距離,除了見面次數,還有對這個人的了解。父母也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只是角色的關係,我們習慣被關心、照顧,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成長,是開始懂得關心別人的需要,多與父母聊聊他們的需要與喜愛的話題,就能在談話過程中更了解他們。

四、作一個好的傾聽者

傾聽就是愛,當認真聆聽一個人說話時,他能感到被重視與被愛。一個好的傾聽會在對方說話時看著對方,不打斷對方也不急著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多傾聽父母的心聲,並試著揣摩他們分享時的心情,當我們願意這麼做時,那稱作代溝的阻礙,會一點一點被填上,直至被填平,從我們這邊走向父母便沒那麼吃力費勁了。

溝通並非是要對方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做,而是在過程中了解對方的想法,並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在我們還不夠成熟時,父母必須擔任照顧與帶領成長的角色,當我們成長,能夠用好的態度展開對話,表示我們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獨當一面,父母也才能安心將手放開,讓我們翱翔天際。

 

推薦閱讀:

我愛你,我道歉!先道歉是因為愛對方多一點

愛像存款:好好存款,才有提款的本錢

來,一起吃頓飯吧!幸福來自真實的陪伴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