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在同樣的地方跌倒?遇見錯的人、為同樣的事發飆、老是被欺騙…,究竟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跳脫傷痕累累的負面模式?!
撰文 / 凱拉・莎欣
為什麼我們總在同樣的地方跌倒?找出情緒觸發點、辨識童年傷口,可以讓我們跳脫讓我們傷痕累累的負面模式。
發現陰影的第一步,經常是仔細觀察哪些事情會觸發你的負面反應,找出你的行為與人生體驗模式,理解自己的投射。
一、 觀察「情緒觸發點」:什麼事總讓你產生強烈情緒?
情緒觸發點指的是非常強烈、對當下處境來說有些不成比例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是一種提示,代表有部分的你感覺受到威脅。情緒被觸發時,你會覺得是自動做出反應,而不是出於有意識的選擇。觸發點是相當寶貴的線索,有助於你發掘心中沒有被解決的議題,也就是你的「陰影」。我們可以先退後一步,客觀分析那些引發你強烈情緒反應的情境。你是否有發現某個共通的主題?有可能是某個關鍵字、某一種行為、某類型的人、甚至是某個地方,一再擾亂你的情緒。
二、辨認你的模式:哪些人生經驗與處境反覆再出現?
模式就是會反覆出現的行為,雖然不一定對你有好處,但你很難跳脫出來。你的人際關係、決策或是日常習慣,都存在某些模式。這些模式可能是你的陰影想藉此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想想你過去的經驗、人際關係與行為反應,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你是否會反覆被特定類型的關係或處境所吸引,卻一再落入相同的下場?你是否經常用相同的方式回應,即使你不希望那樣?
三、理解投射:別人身上的哪些特質讓你極度欣賞或反感?
投射指的是我們無意識地將自我的某些面向投射到他人身上,包括我們欣賞與討厭的特質。我們對某個人的行為或特質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是因為它們正好反映了我們不想承認的面向,也就是我們的陰影。要理解自己的投射,我們可以想一想,其他人身上有哪些特質讓你覺得極度反感,或者相反,是你非常欣賞的。然後問問自己,這些特質是否正好是你厭惡的自我,或是理想中的自我?
四、留心夢境:夢境有時反映潛在的陰影或情緒
夢境是充滿了各種象徵意義、讓我們探索無意識的寶庫。醒來之後,試著回想與記錄自己的夢境。分析夢境中出現的符號、情緒與主題。夢境可以提供重要洞見,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陰影、恐懼、欲望,以及不曾表露於外的自我。
五、回想童年與過往經驗:治癒,從理解傷口成因開始
想想你的童年時期、家庭互動、重大人生事件。試著找出所有沒被化解的問題、創傷或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這些很有可能就是陰影形成的原因。探索這些經驗的時候,記得帶著同理心與好奇心,才能真正治癒與整合自我。探索童年時,可以試試看下面的傷口對應練習。
傷口對應練習:下面的傷口成因,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內在小孩的四種傷口──拋棄、罪惡感、信任與忽視。你是否有發現自己的個人經驗,與哪些傷口相符?
1、「拋棄」傷口
感覺「被排除在外」
害怕被拋下
討厭自己一個人
有共依存(Co-dependent)傾向
會以離開當作威脅
總是會吸引到情感冷漠的人
2、「罪惡」傷口
容易感到抱歉
不喜歡提出要求
會利用罪惡感操弄別人
害怕設定界限
總是會吸引到讓自己有罪惡感的人
3、「信任」傷口
很害怕受傷
不信任自己
會想辦法不信任別人
缺乏安全感,需要大量的外部驗證
覺得不安全
總是會吸引到缺乏安全感的人
4、「忽視」傷口
很難放下
自尊低落
容易動怒
無法說「不」,很難拒絕別人
會傾向壓抑自己的情緒
害怕表現出脆弱
總是會吸引到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
本文由天下雜誌出版社授權編輯 摘錄自《陰影探索:我的療癒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