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談教養。愛是在乎他,更勝於他的表現

黃瑽寧談教養。愛是在乎他,更勝於他的表現

愛孩子,不是因為他的表現好與壞,而是因為他是他!當孩子明白自己可以無條件的被接納時,就能安心地徜徉在愛裡,毫無懼怕!


記者鄧莉玲 / 採訪報導

不論孩子多大,「教養」對許多父母而言,都是一大課題,當孩子仍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我們對他只能供應與寵愛,然而,隨著孩子成長,或甚至青少年,為人父母的你,期望幫助孩子建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好讓他可以有能力、無所懼的面對世界呢?還是你會選擇放任不管?!

科技的進步,3C產品帶給孩子的影響甚鉅,然而不論科技如何進步,甚至AI取代了大部分的工作,但教養孩子的工作絕對不是AI可以取代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醫師日前在「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講座中,大方分享許多教養上的觀念與經驗,提供為人父母者參考。

圖片來源:旌旗FB

別用自己的期待 扼殺了孩子

我們常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許多家長的挫折來自期待落空的焦慮,當我們把這樣的壓力加諸在孩子身上,例如:希望孩子成為醫生,期待孩子可以考100分,但這些都扼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也帶給孩子極大的壓力。做父母的你,可以學習將內心期待放在禱告中,經過20年、30年後,當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或許,就可以回頭檢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帶給他們的影響。

愛是在乎他 更勝於他的表現

黃瑽寧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當孩子有所成就時,自信心會比較高,而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常常鼓勵、肯定孩子,每天與孩子擁抱,是建立親子親密感的重要指標。華人社會,教養責任通常落在母親身上,母親的角色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母親的教養目標跟智力有關,當孩子功課不佳時,怎麼辦?若一昧責備只會讓孩子喪氣,若能站在鼓勵的角度,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重視勝過成績好壞,孩子就能明白自己的價值,在愛裏無懼。

你的教養方式 決定孩子一生的幸與不幸

2016年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研究12-18歲1974名青年,分析出六種家庭教育的手段,包括:幽默感、自我剖析、情緒操弄、行為賞罰、自主權的釋放、溝通與交流,其中最容易教養出反社會人格特質孩子的教養方式,就是「情緒操弄」。

黃瑽寧提到,要避免用「情緒操弄」也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來管教孩子,因為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屬品,當我們因為自身的情緒問題去掌控孩子,像是責罵孩子,你功課不好很丟我的臉!你表現很差害我睡不好…等等,大量使用情緒操弄、用負面字眼指責孩子,會讓孩子背負著情緒勒索所衍生的罪惡感,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是做不好、不夠好,陷入自我否定。

圖片來源:旌旗FB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安斯沃斯的依附理論,嬰兒與母親會發展出三種依附關係,包括: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與逃避依附型。父母與孩子的依附關係,不只影響孩子的嬰幼兒期,更會延伸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情感模式。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將教養孩子的標準建立在別人的眼光上,而要隨時給孩子支持、鼓勵和安全感,從小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幫助他未來成家立業時,有能力建立穩定美滿的婚姻。

被無條件接納的孩子 就能在愛裏「無所畏懼」

黃瑽寧說,當孩子做了一件開心的事,你要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多傾聽少說教,分享孩子的喜悅,讓孩子明白他的努力,有被父母看見,並且從孩子身上看出他的特質,用正面積極的話語肯定孩子的努力,帶給孩子正面的影響力。有時候,親子之間可以有睡前的聊天時間,讓孩子樂於跟你分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你也能經歷孩子的喜怒哀樂,讓親子感情更加溫。

獎勵誠實最有效,品格教育也很重要!我們常說:「身教不如言教」,身為父母的你,做出良好的榜樣,孩子自然會學習;不論孩子表現好或壞,你都要成為他隨時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地包容跟接納,明白在愛裡沒有懼怕!

 

推薦閱讀:

教養孩子要像放風箏,放手而不放任

培養完熟人格!「這樣做」幫助孩子自律又有責任感

沒人喜歡受支配,小孩也一樣。聰明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樂意配合你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