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哭」 孩子就不哭了嗎?! 允許孩子宣洩情緒,被同理的他將更有勇氣

「不准哭」 孩子就不哭了嗎?! 允許孩子宣洩情緒,被同理的他將更有勇氣

不少父母碰到孩子哭的第一個反應是「不准哭、不要哭」。不可否認,面對孩子的哭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當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容忍度就更小。


撰文 / 劉慈惠

由於社會變遷,許多媽媽都是忙碌的職業婦女,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之內,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兩方面的需求實在很不容易。尤其在孩子年幼時,身體方面的照料可能花掉父母最多的心思、精神與時間;華人父母在兒女健康方面的照料,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愛之深,責之切,卻也是傳統上華人父母對孩子表達關心的常見模式。

像是帶孩子上診所看醫生,有些孩子因害怕而大哭大鬧,有時會引發家長的情緒;家長表面的怒罵其實反映了內在無比的擔心與焦急,但若只用怒罵或威脅就犯的方式,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過於抽象而無法體會,不但很難幫助孩子按照約定勇敢面對治療,更可能強化了他心中對看醫生的恐懼。

害怕很正常 和孩子好好討論心中感受

即使是成人,一想到要看牙醫,大概不少人一樣心裡怕怕的,更何況是幼兒?雖然牙痛當然必須看醫生,可是理性的分析,如果缺少了心理的支持與配合,就容易陷入「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的困境。

傳統上來說,華人父母比較不善於引導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或者去和孩子討論「感覺」;很多時候孩子必須獨自一人與心中揮之不去的無形龐大怪物作戰,在一番折騰後,有些人或許達成了任務,不過連帶地,卻也留下想起來就害怕的夢魘。

會害怕是很正常的事,父母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類似的事件時,不妨花些時間幫助孩子做些心理建設,並和孩子討論心中的感覺,鼓勵孩子把它說出來,讓孩子知道害怕、怕痛並不是膽小或懦弱的事,也運用同理心反映大人的了解:「你很害怕去看醫生哦?媽媽有時也會這樣,我知道要鼓起勇氣去看醫生很不容易…」等等,然後和他討論爸媽可以如何幫助他。

對孩子來說,很多時候是父母的了解和支持增加了他們面對問題的勇氣,而非命令或怒責。雖然這樣的方式或許要多花一些時間與精力,因為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奏效,可是長遠來說,父母陪孩子一起去面對心理歷程,可以幫助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逐漸提升克服障礙與困難的能力與勇氣。

不被壓抑哭泣的孩子 成長後更能面對壓力

不少父母碰到孩子哭的第一個反應是「不准哭、不要哭」。不可否認,面對孩子的哭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當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容忍度就更小。不過,美國化學家Dr. William的研究很有趣,他發現,人因情感與心理因素而流的眼淚,和因外在物質刺激(如切洋蔥)而流的淚,其成份是不一樣的。他指出,壓力會使得化學毒素在人的體內累積,而這些毒素經由眼淚可以釋出;哭可以排除身體中的一些廢物。因此,哭是幼兒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它並不全然是負向的;相反地,有時它是具有正向的功能。孩子哭過以後,不但會有紓解、暢懷、滿足的感覺,它也具有治療的功效。

小孩和大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也有許多的壓力與挫折,這使得他們有時會有哭的需求,如果父母能學著不要輕易被孩子的哭聲激怒,允許孩子在某些情況下,有放懷去哭的時間和地點,這對於孩子穩定與正向情緒的發展實有莫大的幫助。不被過度壓抑不准哭的孩子,長此以往反而比較不愛哭、不輕易哭,而且也比較能面對壓力與害怕。

當然,父母也要讓孩子了解,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放聲大哭是不合宜、也不被允許的。若孩子有哭的需求,家長不妨把自己的挫折先擺一邊,好好抱抱他,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一哭、和他談談,這樣以退為進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的勇氣。

每個孩子先天氣質不同 允許他/她有哭泣的需求

從發展理論來說,人的氣質天生有所差異,每一個孩子對同一件事情的反應強度、調適能力都不一樣,而這樣的特質很多時候和性別是沒有相關的。可是在我們的社會,往往對男孩在負面情緒的壓抑有較高的要求,例如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當自強等…。

其實,不論男女,都是一樣的真實,都有抒發的需要,這和勇敢與否沒有關係。雖然一般來說,要突破文化中根深蒂固對性別的刻板要求並不容易,不過至少父母在期待孩子要勇敢的同時,盡量以正向的方式鼓勵,避免拿性別議題來激將或揶揄,也避免拿別的小孩做比較,使得孩子自我形象低落與自卑:「我很膽小,一點都不勇敢。」

每個孩子超越障礙所需的時間和方法都不相同,沒有捷徑與偏方,他人的建議只是參考原則,而非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因應對孩子特質的了解,在互動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與修正,如此,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總會來臨。

本文由格子外面文化授權編修 摘錄自《管教,原來可以很幸福》

 

推薦閱讀:

當孩子變成不受控的小怪獸,「溫柔堅定」有效化解情緒風暴

關於孩子!「這些」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讀懂孩子的心!從給他機會「說」開始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