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拉扯,好痛苦!3步驟學會劃清界線,找回屬你的自由

在愛中拉扯,好痛苦!3步驟學會劃清界線,找回屬你的自由

人之與人間最美好的狀態是相處舒服、關係不累!如果常在愛中拉扯,或是疲累滿載也很難拒絕人…那麼,學習如何劃出健康界限,恐怕是你人生該學的重要課題。


撰文 / 林詩敏

《小王子》作者曾說:「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在關係中也有重要但眼睛所看不見的東西,那便是健康的界線。在美國黃石公園管理處給遊客的傳單上寫著:「不可用食物餵熊。」但仍有許多遊客偷偷餵食,管理員每年都要抬走幾百具熊的屍體。這些熊吃過遊客的餵食,就逗留在公路旁,等候著遊客再次的餵食,至終失去了捕食能力,而餓死在路旁…僭越他人的界線將使我們成為他人的危害,面對「關係」,建立起健康界線,需要投入心力來學習。

至於,如何設立健康界線,可以從人生最重要的幾層關係來談,包括自我與他人間的關係、夫妻關係、以及親子關係,若能在這些影響我們最深也最親近的關係中,將人際界限拿捏得當,或甚游刃有餘,必能享受美好甘甜的人生:

一、關於自己的健康界線 3步驟釐清

第一步,定義出界線的範圍:釐清什麼是屬我的,什麼不是屬我的。

若有人說:「捍衛你的疆土,因為你必須為那裡所發生的一切事負責。」但是,卻不告訴我們疆土的界線在哪裡,這將令人感到困惑…

界線標示我到哪裡為止,而別人從哪裡開始,讓人有「所有權」感,知道可以擁有什麼、責任又是什麼,這帶來自由與安全感。若沒有人告訴我們範圍、或誤導了我們錯誤的範圍,我們的生活將陷入極大的災難。我們應保護這些範圍與界線,不需要為別人負責,也不要花多餘的力氣和時間控制他人。

設定界線,不僅表示別人可以如何對待我們,也表示我們應如何對待他人。

第二步,設立與他人的界限:不強迫他人改變,也不任人越界。

我們無法逼他人改變,改變他人也不是我們該做的,不改變別人的行為使其行為得當,卻要限制自己接觸行為不當的人,不允許別人對自己予取予求、不允許別人的不敬重或欺負,並自我尊重!設立界線讓我們遠離不安全的情境、危險的人、具有毀滅性行為的人,這樣做並非沒有愛心,而是採取行動自我保護。

第三步,管好自己該有的界限:也就是為自己設限,學習自制力。

設定界線的同時也是照顧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有個充滿了感情、衝動及慾望的空間,然而面對這些,我們需要的是自制,而非壓抑,那些毀滅性的慾望、看似美好但卻非是適當時機該追求的目標,需要學習對自己說「不」,學習對自己設限,讓我們擁有健康的內心架構、責任感及自制力。

二、關於夫妻的健康界限 尊重是唯一的答案

夫妻間最美好的界限是,雙方在尊重對方與負起責任中相愛。

再親密的關係仍需要保持距離,這距離有彼此都需要的自由。在婚姻中,有些事由這其中一個人來做、有些事由另一個人負責,更有些事是必須靠兩人通力合作才行。然而,婚姻中的兩個人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個人主權,即便與我們預期的不同,但對方仍可享有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對事情的回應及態度等,與任何人的人際關係都應以自由為基礎,我們需要學習不斷地在自由中盡我們的責任。

在婚姻中設限是愛的表現,藉此向壞的說不,也保護了婚姻中的美善。屈服於對方的要求與任何控制性的行為都會傷害彼此的愛,當壞事情發生,我們應該幫助我們所愛的人看見自己的責任,而不是替他們負責、或設法解救他們,唯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我們的配偶並保護婚姻。當看見另一半在工作討論中與人發生衝突,或許很容易為此擔心,但不主動介入,站在支持對方的立場,並允許對方在人際上有學習成長的空間,這就是健康的界線。

三、關於親子的健康界限 真愛要學會放手

親子間的美好界限是,教導不溺愛,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

多數的父母認為該竭力保護孩子、不讓孩子犯錯或留下不良記錄。一旦發生事情,往往習慣為孩子擺平一切。孩子闖了禍,他們或許沒有要求父母收拾殘局,父母卻急著收拾局面,孩子沒有經歷刻骨銘心的痛苦,問題行為自然故態復萌;即使孩子要求父母收拾殘局,父母照著去做也是姑息,身為父母需要理解這麼做在未來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而不能總是息事寧人。為孩子建立適當的界線是幫助孩子負起自己的責任,避免他們犯下更大的錯。

在「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一書中,作者克勞德與湯森德指出,父母的對有問題的兒女會發出最後通牒,「如果父母對這些警告都能堅持到底,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會浪子回頭。」他們提到一個常見的現象:「父母常常會對孩子大聲嚷嚷或嘮叨不停,卻又不讓孩子承受惡行的後果。「愛,卻有限制」、「溫和,但是堅定地要求子女必須為後果負責」,這樣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有信心、對生活有控制力的孩子。

此外,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Dr. Dobson在他的演講中提到,父母與子女的差距在孩子出生之後會越來越小,他用數目的比例來闡述這個觀點,孩子出生時,父母若已是二十歲,孩子一歲時,是20:1差距;十年之後,父母三十歲、孩子十歲,親子間的比例成為3:1;再過十年,比例成為2:1。在20:1的階段對待孩子的方式與在2:1時自是大不相同,當親子間的差距比例越來越小時,關係的成份會帶入一些友誼的色彩,之後甚至進入親子關係易位的階段,由成年子女來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樣的界線是不斷地改變調整的。然而許多父母並沒有這樣的領悟,他們不接受孩子會長大成人的事實,總是一成不變,隨著歲月流逝,與孩子的互動益加疏遠,以致無法享受子女成長後親子關係中的新光景。

認清自己的有限,才能在愛的象度中拿捏分寸,愈愛愈自由。

誠實地建立健康界線幫助釐清我們的愛能給多少,對那些有需要又是我們所愛的人往往讓人難以拒絕,然而,我們所能給得的往往極其有限,認知自己的極限是重要的,在愛裡保持距離,將能給的給出去,至於超過所能的範圍、界線外的,就讓其他有能力的人來共同協助,而非一昧超出極限地付出,若因而崩潰,我們所愛的人也得不到實質的幫助,這便是界線的重要性,設立成熟的界線是我們一生必須不斷學習的。

 

推薦閱讀:

人生必修課!你為關係播種的方式,決定你幸福的樣式

4大關鍵心態!打造暢通無阻的人際溝通

人生成敗的關鍵秘密:就是這些日常習慣,成就你的真實人生

不一定有相同的觀點,才能共同生活,彼此的差異,更能激起火花

Slider

延伸閱讀

大家都在看
訂閱果子
捐款贊助

因為有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分類

果子專欄

愛的解答站

Slider

追蹤我們